日期::2022-11-08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
温暖的家,把温度储存在家人之间,总能给孩子宝贵的精神食粮,帮助孩子健康阳光的生活。
缘起
上幼儿园的女儿放学回家了。
远远的,她看到我就冲过去,递给我一张自己做的小花贺卡。
“妈妈,这是我给你的礼物。祝妈妈生日快乐。”
他也俯下身子,轻轻吻了我的脸颊。
我的心比蜂蜜更甜,有如此温暖的话语和亲密的行动。
“谢谢你,宝贝。”
我蹲下来轻轻抱住她。
思索
我想,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同胞们收到几份礼物一定不在话下。
但是,从孩子那里得到有意义的礼物,才是妈妈开心的最好的事情。
女儿虽然才上幼儿园,但手工贺卡可能还是有一些小瑕疵。但这是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设计和努力的,代表了孩子们的心声,是无价的。
回家后,我把这张卡片放在我平时存放有价值信息的文件架上,这样我就可以随时看到它,并提醒我女儿她有多爱我。
正题
以前我和女儿在一起五年多,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爱我。
就像那张小小的贺卡,虽然只是几张小纸片,但她对我的爱是深刻的。
女儿常常说,妈妈,谢谢你生了我和弟弟。
这正是我们一直强调的感激之情。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应。感恩是一种处事哲学,也是种生活态度。
父母是生命的创造者,是陪伴孩子从小健康成长的工程师。
孩子一生都要经历复杂的变化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怨无悔的付出一切,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不仅是时间和财力上的,还有精力上的。
fd13fc" />这样的爱,成了让孩子得以负重前行的砝码。
这份爱,值得铭记于心。
作为学生,我们要感恩师长
把半辈子青春都奉献给贫困山区女子教育事业的张桂梅校长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不是因为当了全职太太的学生送来赞助费时那句“我培养你长大,你却当起了全职妈妈”的愤慨,而是因为她从面容姣好的少女慢慢熬成了枯瘦如柴的老婆婆。
为了督促学生们好好学习,即便身患十几种疾病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教育岗位上,在接受表彰时需要被人推轮椅上台领奖。
好在这样的奉献,最终换来了1000多位女生的大好前途。
其实,现实中还有无数个张校长在默默挥洒着青春,为祖国辛勤培育花朵。
这样的培育之情,怎能相忘?
在个人社交圈里,我们要感恩同伴
当父母慢慢淡出孩子的生活,同伴的陪伴和相互扶持开始发挥作用。
这一点,对于青春期的父母来说应该是体会最深的。
虽然父母也在积极促进亲子沟通和交流,但是孩子有时候更倾向于和同伴诉说心里话。
这个时候,轻易产生共同语言的同伴的鼓励和支持就成了孩子好好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生活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对社会我们也应该怀有感恩之心
脱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以后,我们就仿佛进入到一个大熔炉里,需要面对来自社会的各种考验和挑战。
整个社会关系网是由无数个个人社交圈融合而成的,在这张漫天大网里,我们既要具有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还要有解决糟糕情况的能力,要能够与人合作,还要能承担得起对社会的责任。
由于形形色色的社会规则和道德伦理的存在,我们既是施恩者,同时也成了受恩者。
对于别人的恩情,我们需要有感恩之心。
既然孩子终将也生活在多种社会关系中,那么,我们就要从小对他进行感恩教育。
一、父母做好榜样
我们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什么样的孩子,就能判定出他有什么水平的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谨言慎行,时刻给孩子树立榜样,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受人恩惠就要当涌泉相报。
父母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当孩子品味出父母积极的处世之道,他就尽全力去效仿。
《论语》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设立家庭感恩日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和孩子商量并确定每个月或者每周的某一天作为感恩彼此的日子。
在这一天,可以由孩子帮妈妈做做家务,体会妈妈照顾家庭的辛苦;也可以带孩子去爸爸工作单位,近距离感受爸爸工作的艰辛;也可以是孩子取得某些进步后全家去看场电影放松一下。
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例如一起植树,一起美化社区环境,或是给需要帮助的孩子和老人送去关怀,让孩子体会帮助他人的乐趣,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恩之心。
四、注意家校共育
家庭教孩子自理,学校教孩子自立。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家校共育。
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教他基本的生活技能,如吃饭、走路、穿衣、如厕等,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
在学校,老师要因材施教,帮孩子获得丰富专业的科学知识,并且从道德品质层面教孩子保持正能量的姿态。
不仅如此,家庭和学校还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一起陪孩子度过快乐成长期。
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
从小就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可以很客观理智地对待周围的世界,也能更好地为人处事。所以,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同时也应该渗透到我们每一帧养育孩子的场景中。
共勉。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快来关注@妤婷的育儿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