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每年的5月8号是世界微笑日,这也是我们所知的这么多节日里,唯一一个以“行为表情”命名的节日。
在1948年的时候、国际红十字会就设立了这个节日,目的也是想让我们通过微笑,来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今天,您微笑了吗?
世界上最具感染力的笑脸
在各种人类能够做出的笑脸中,“迪香式”的笑是最具感染力的。
1860年,法国医生迪香对人类的微笑表情开展了科学研究,他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测量方法发现,真实的微笑不仅是微笑肌受到刺激后使嘴角被拉起,也会激活眼角周围的小肌肉。
也就是像上文中的图片这样,笑出鱼尾纹。
看到这样的笑脸你是否也不由自主地笑了呢?“迪香”式的笑脸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同时还能增大我们的人生成功几率。
正如俗话说的好“凡事只要笑一笑,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微笑的影响力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中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静止脸实验。
实验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他先让一对母子进行比较热情的互动,孩子表现的非常开心。
接着教授就让母亲进入“静止”的状态,不管孩子作出什么的反应,母亲都要保持面无表情的状态。
察觉到异常的孩子先是尝试互动,坚持了不到2分钟还没得到母亲的反馈,就哭了出来。
实验数据显示,在母亲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孩子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假如持续下去,大脑要害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其实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是,孩子是需要和父母进行互动的,并且父母的情绪反馈对于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仅是在今天,我们还要在日后的生活里把自己修炼成“爱笑的父母”,分享几个小tips给大家!
tips1:学会包容
有一部分父母可能对孩子的要求比较高,遇到孩子犯了错,就会暴跳如雷。
这样的情绪表现可能会恶化亲子关系。
所以在表现出自己情绪前,妈妈们可以给自己10s冷静的时间,思索一下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自己发火之后是否能解决问题?
当你冷静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对于孩子的问题起不到帮助作用,就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了。
tips2:学会示弱
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都是比较高大的,在他们眼里我们可能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当我们学会“示弱”时,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情绪托举,能够让他们更加的有同理心。
比如,遇到家务比较多的时候,就可以跟孩子妈妈一个人做不完,希望孩子能够一起来帮忙,那样妈妈就轻松多啦。
tips3:学会柔和
这里的柔和指的是温柔、平静。
父母越是焦躁就越无法掌控孩子。
同时还会对孩子造成情绪上的干扰。
在平时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先笑一笑再开口对话。
“爱笑妈妈”要做的不仅仅是面带笑脸,而是打心底里拥有一个乐观平和的心态!
每一份的笑脸都具有特殊的能量,能够鼓舞人心,安抚他人的低落情绪。
在今天,我们能够给予他人最贵重的礼物就是我们的笑脸,不吝啬笑脸,分享笑脸,才能让笑脸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枕边育儿寄语:
微笑不仅仅是今天的任务,更应该是我们每一天必修课,像吃饭睡觉一样寻常。
真诚、发自内心的笑脸才具有感染力,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也不用刻意去逼着自己开心。
人生那么短,时间那么宝贵,一定要开心了就笑,不开心了就过会儿再笑。
今天的你,对孩子笑了吗?
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高级育婴师,一位儿童心理学专业的二胎妈妈,专注孕期、育儿、早教、喂养与护理知识分享!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本文是转发的文章,也许给解答你的问题,供参考:
生命中最美的馈赠
小时候听过一个“手端银碗讨饭吃”的故事。
说的是有三位父亲常常到庙里为儿子祈福,天长日久感动了菩萨。
有一天他们同时被菩萨请去,答应他们从众多的宝物中每人挑一样,回去送给儿子。
第一位父亲挑了一只镶嵌着宝石的银碗,第二位父亲挑了一辆包满黄金的马车,第三位父亲挑了一付铁铸的弓箭。
得了银碗的儿子天天热衷于吃喝,得了金马车的儿子喜欢在街市上招摇,得了弓箭的儿子整天在山野间狩猎。
多年后,三位父亲去世,爱吃喝的儿子坐吃山空,把碗上的宝石抠下来变卖完,最后不得不手端银碗讨饭吃。
爱招摇的儿子失去了招摇的资本,天天从金马车上剥一小片金子,换点粮食辛劳度日;会打猎的儿子练就了一身狩猎好功夫,常常扛着猎物回来,一家人有酒有肉有穿有吃。
这个朴素的民间故事其寓意是深刻的,作为父母,假如我们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些消耗性的财富,是不可靠的;只有给孩子留下一些生产性的财富,才是真正对他们一生负责。
时代发展到今天,金银的概念还基本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层面,没有本质变化,而“弓箭”的概念则需要重新定义。
那么,在当下,什么是我们能送给孩子,可保障他们一生幸福健康的最可靠的礼物呢?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样东西。
首先是阅读。
我相信,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详细期望是各不相同的,但所有人的第一期望和终极期望都差不多,即希望孩子一生健康、幸福——这样的大目标,通过“教育”的功能所能实现的就是,第一给孩子良好的智力,第二给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人和人在智力方面可能有一些先天的差异,就像人和人在身高长相方面先天会有些差异一样;但智力的塑造,其空间比身体相貌的塑造大得多。
而发展智力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阅读,这一点已被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
其原理,第一,人是用语言来思维的。
而获得良好语言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就是阅读;第二,学习新知识依靠已有的知识背景。
任何阅读都可拓宽一个人的见识,让他获得超越日常生活的知识,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他的阅读量一定是呈正相关。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一个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 这是他在教学一线多年研究和观察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
阅读不但可以塑造一个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他的心理品质。
因为任何一部书,只要它是一本好书,往往布满真善美的情怀,核心价值观也一定是正面的。
这些东西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个从阅读中经历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倾听了众多聪明语言,分享了无数思索成果的孩子,他的思想会更成熟,价值观会更完善,他的境界会更美好。
哪怕是一本科普书,也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良好影响。
因为很多道德和意识问题,根本地讲,其实是智力问题。
智力不足的人,聪明也很难饱满,有智力才有思索和反思的能力。
由此也可以得出阅读的第三层功效——阅读可以修复心理创伤。
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带着某种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长大的,区别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
父母和老师可能会无意中伤害我们,生活和命运有可能对我们不公。
有的人能战胜这些伤害,有的人则在伤害的阴影中伤痛一生。
一个从小建立了阅读爱好的人,会有更好的自我救赎和自我成全能力。
这一点,也是基于前面提及的阅读带来的智力和心理两方面良好的基础。
当然,阅读的功能不可能强盛到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
拆一座房子只需一把镐头,而要盖一座房子则需要动用许多工具和手段。
教育孩子也一样,阅读非常重要,还必须要其它要素来配合。
家长和教师能送给孩子的第二件宝物就是“自由”。
“自由”这两个字,在我们的教育中还没成为共识,公众对它还有太多的误解。
每当我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给儿童自由的问题时,总会遭遇质疑,而质疑者总会把自由理解为“放任自流”或“无法无天”。
它显示我们对自由的理解尚处于一个多么幼稚的阶段。
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孩子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必须给孩子“三权”: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怕孩子犯错误,凡事都要指点一番,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孩子一旦尝试失败了就大加指责和批评,这样的家长,就是强权家长,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和付出”越多,对其自由意志的剥夺就越多。
自由和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当全社会都在谈“尊重孩子”,却在“自由”的观念上出现盲区,尊重其实就变成一句空话。
哲学家弗洛姆说,“假如没有尊重,爱就很轻易堕落为统治和占有。
”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失去了探索和熟悉世界的机会,也失去了自我熟悉和调整的信心。
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他的坏习惯正是束缚他的、让他痛苦的桎梏。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自由的同义词不是放纵,而是一种选择力和判定力。
孩子有能力去选择自己需要的、健康的东西,并且有能力抵挡生活中的一切虚假和脆弱,所以它是一种力量。
那些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们好像天然地知道行为的界限在什么地方。
而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他的行为只是放纵,不是自由。
他的放纵正是压抑的后果,是选择功能的失效,所以是反自由的。
这样的孩子,他内心软弱无力,他其实是恐惊地活着,因为他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力。
能否给孩子自由,是家长和教师能否有分寸地表达关爱,有质量地去教育孩子的一块试金石。
只有成人首先解放自己的心态,重新理解自由,理解了自由意志在教育中何等有价值,才能把“自由”这个无价之宝送给孩子。
第三份礼物是“表率作用”。
假如说我们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阅读”,它完全体现在孩子自己身上;第二份礼物“自由”,它出现在成人和孩子的关系之中;第三份礼物则表现在成人自己身上。
我常常收到家长们这样一些来信,说自己的孩子跟小朋友玩时,老打别人,讲道理没用,揍一顿也没用,问我怎么办。
还有人说,“孩子脾气不好,我知道这和我脾气不好有关。
请问如何改掉孩子的坏脾气?”持有这种强盗逻辑的家长非常多,他们的眼中只看到了孩子的不是,看不到自己给了孩子一个气愤就打人、爱发脾气的坏榜样。
而家长用行动告诉孩子的,远比言语告诉得多。
思想家卢梭说过,世上最没用的三种教育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三种方法在当下恰恰是被许多家长和教师最热衷运用的。
我们的古人说得多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六个字无人不晓,但有多长人会依此为镜,来反观自己,并谨慎践行呢?
一个活在虚荣中的家长不可能教给孩子踏实,一个刻薄的教师也不可能教会孩子宽容,而一个真正尊重孩子、给孩子以健康的爱的长辈,他哪里需要向孩子讲“尊敬长辈”的道理呢?给孩子做出表率,不仅是你在外人面前是什么样子,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是什么面貌。
在外人面前你可能谨慎,可能伪装,孩子一般也看不到;而和孩子如何相处,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你能教给孩子的,全写在这里面了。
父母和孩子,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种关系,我们愿意把世上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
现在大家基本已形成共识,给孩子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可靠的财富。
但在“教育”的概念之下,到底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这方面家长和家长的差别常常是巨大的。
这个差别,主要地不是身份、地位或文化程度的差别,而是教育手段的差别。
手段的不同,区分出你给孩子的到底是银碗、金马车还是一副良弓。
所以,无论你置身都市还是乡村,是贫穷还是富有,是高官还是平民,你都可以把最好的教育送给孩子——培养孩子的阅读爱好,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为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这就是每位父母都有能力送给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是生命中最美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