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在旧社会的上海滩中,几乎没有人敢驳杜月笙的面子,这位青帮大亨,曾有过无人能及的辉煌。
杜月笙向来以“会做事”而著名,当一位上海富商母亲过寿时,杜月笙曾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令富商十分感激,连称“杜老板够义气”。
这毕竟是怎么回事呢?假如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旧社会时期的上海滩繁华无比,经济、文化的发展居全国之首位,是众多豪商富贾的乐园,更是诸多冒险家的乐园,被时人称为是“东方巴黎”。
在当时的商业环境中,曾涌现出一大批腰缠万贯的大老板,而荣氏就是其中一位。
荣老板早年曾经营过钱庄,后又改行在无锡、上海等地,兴办了保兴面粉厂与福兴面粉厂,同时还有一家名为申新公司的纺织厂,他被近代人誉为是“面粉大王”与“棉纱大王”。
他曾自豪地说过,“放眼整个中国,有一半的国人都在吃自己的面粉,穿自己的棉纱”,这句话很明显地反映出荣老板本人的自信。
作为一代实业家,荣老板对自己的成就非常满足,尤其是“上海闻人”杜月笙,他更是讽刺其为“浑水中的鲶鱼”。
对于荣老板,杜月笙向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可是在抗战之时,由于棉花与面粉成为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导致其本身价格迅速走高。
可是荣老板曾经大量囤积棉花与面粉,令杜月笙的贸易公司商品短缺,发财的路子被阻,他便亲笔写了一封问候信,同时在信中夹带了一颗子弹。
信中内容写道:“阁下已为商界兼花纱业巨子,从中掌权。
阁下如此囤居,鄙人等难有生路。
如再坚持市面,鄙人等不得已出此下策”,很明显,杜月笙是在以威胁的口气“提醒”对方。
荣老板随后将囤居的物质放出去不少,缓解了市面的稀缺之后,他还邀请杜月笙做自己公司的理事,可二人的关系一直不睦。
杜月笙与荣老板混迹商场多年,都深知此理,于是便想化干戈为玉帛,相互之间共同合作。
不过荣老板向来孤傲,不愿意拉下脸来主动握手言和,可杜月笙却不同,他是青帮大亨,对于交情十分看重,便想着向对方主动示好。
在1932年时,荣老板的母亲过80大寿,此时的他正处于事业的巅峰期,于是便借此机会回乡省亲。
寿诞当日,全国各地前来祝寿的嘉宾共有13000多人,杜月笙也在受邀之列,与其一道而来的,还有自己的妻子姚玉兰。
姚玉兰是当时闻名的戏曲演员,在嫁给杜月笙后便金盆洗手,从此不再登台唱戏。
可是在这一次大寿之上,姚玉兰破例登台表演,引起台下一片热烈掌声。
与此同时,杜月笙也亲自登台为荣母祝寿,献上了一出名为《劈三关》的大戏。
杜月笙究竟不是专业的戏曲演员,他的唱腔不仅走样,而且咬字时还不清楚,几乎毫无艺术感可言。
不过台下所有人都知道,杜月笙唱的不是戏,而是一个面子。
一出大戏唱罢,杜月笙刚刚下台,荣老板便赶快迎上来握住他的手说道:“杜老板真够义气!”,从此之后,二人言归于好,成为了莫逆之交,也为上海滩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上海滩素来流传“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话语,从杜月笙为荣母祝寿一事上,我们就能看出,杜月笙确实是会做事。
究竟荣是富甲一方的大老板,在他的眼中,任何值钱的礼物都不足为奇,唯独杜月笙亲自登台献戏,却是万两黄金买不到的贵重礼物,有鉴于此,杜月笙果然是一位社交高手。
上回说到,杜月笙成功转型,从脖子上挂金链子的“杜老板”,一变而成谈吐文雅的“杜先生”。
个人气场提升了,朋友圈也有了质的飞跃。
杜月笙身边除了那些成天舞刀弄枪的白相人,又有了新一批“智囊团”,杜月笙的格局已经将黄金荣、张啸林远远甩在身后。
即便是原来看杜月笙不起的文人雅士,与他一番交流后能够心服口服称他一声“先生”。
无论是和商场还是官场上的人打交道,杜月笙都有一门特技——会花钱、会送礼。
杜月笙善于用钱来积累和打通人脉是出了名的。
每年杜月笙都要派人专门去一趟高桥老家,为邻里乡亲卖药置棺,到了冬天的时候更是送衣送被衣服,在乡邻口中是个实打实的大善人。
平日里但凡来到杜公馆门前哀求帮助的,只要被证明是真的经济困难,杜月笙多长都会帮着点。
到了冬天,杜月笙干脆找了家成衣店,打好了招呼,那些来杜公馆门口求助的穷人都可以在这里领棉衣领棉被。
杜月笙这么做,一是自己也曾流浪街头、无家可归,深切感受到其中的痛楚;二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亦有人伸手相助,让他始终留有一颗善意之心;三是他坚信人脉不仅仅存在于上层阶级,多帮一个人,就是为自己将来多留一条后路。
在1931年,海内洪水泛滥,百姓疾苦。
北洋政府鼓动社会各界为百姓捐款,当时的名流都参与了赈灾。
杜月笙自然是要出钱的,而且出的还不是一笔小钱。
出钱之余,他还为灾民积极奔走,帮助北洋政府说服当时名流捐款捐物。
媒体很敏感地发现,杜月笙的影响力竟然比政府某些官员还要广泛,他亲自出马,诸多官员、商人积极相助,几乎都是看在他的面子上。
那一年,杜月笙的大名直接和“大善人”挂起钩来。
很多以前不知道杜月笙的名流或者洋人,对杜月笙的直接影响便是有钱、有人脉且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人物。
人只有在功成名就之后,曾经遭受的苦难才会变成加持的光环,你与旁人说过去,旁人为你而感动,为你而振奋。
但假如你站得还不够高,这些苦难只是证实你命中注定卑贱一生的证据,你与旁人说曾经,旁人给你同情,也觉得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杜月笙只有到了这一天,才正式挣脱了上海滩底层人的阴影,当他说起他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去,就像给人的大动脉打了狠狠一剂鸡血。
曾经靠卖大烟起家的流氓头子成了上海炙手可热的儒雅豪绅,杜月笙除了会送钱,还会送礼。
在旧上海办件大事,要看官员脸色,要看洋人脸色,还要看地头蛇的脸色,用钱上下打点是必须的。
若是黄金荣、张啸林这般倒也好,钱给到位,面子给到位就行。
但那些见惯了钱的大老爷大富商们,就没那么好打发。
商场、官场上那些小有名气的人物,杜月笙虽然来者不拒,但他看人极准,真正愿意花心思,花精力去维护关系的并不多。
事实也证实,在杜月笙最落魄的时候,就是这些人不留余力地相助。
其中一位就是哈儿司令范绍增。
杜月笙最初和范绍增打交道的时候,范只是一名杂牌军的师长。
从全国范围来讲,范绍增的名气肯定不及杜月笙,但在四川本地,他有钱有势,极有威望。
当时杜月笙一位挚友打算入川开“吗啡厂”,哀求杜月笙介绍人脉。
杜月笙便给范绍增写了封信,希望能保护一下这位朋友。
杜月笙和范绍增此前并无多长交集,这封信说的好听点是希望范绍增给点江湖面子,说不好听点,只是通知一下当地势力团体,这位朋友来头不小。
距离杜月上两千公里之外的范绍增,却是久仰杜月笙大名。
以前碍于相隔太远不便结交,今日杜月笙主动示好,范绍增当然有求必应。
杜月笙记在心中,虽然他没有得到实际利益,但也看出此人很重义气。
范绍增成功引起了杜月笙的注重,后来他来上海游玩,杜月笙热情款待,要什么有什么,让范绍增铁了心做他的兄弟。
后来范绍增因战事受伤,消息传到了上海,杜月笙马上派人将他接到上海,邀请上海最好的外科医生给他治伤。
范绍增在上海疗养大半年,吃住医疗费全是杜月笙掏钱,他心中不胜感激。
而很快,他又因为另一件事苦恼起来。
原来在上海这段时间,他闲来无事被杜月笙带出去去逍遥,看上一名叫做黄白瑛的舞女。
黄白瑛看多了上海滩的豪绅大官,对范绍增不冷不热。
赏钱是照收不误的,但想要她委身是万万不可能。
范绍增花了钱也花了精力,在上海又不敢来硬的,究竟他是杜月笙的门客,不能丢了他的颜面。
没有得到佳人,范绍增走得时候都颇有些愁苦。
杜月笙也没到这位哈儿司令竟然是个情种,直接找人把黄白瑛叫了过来。
第二天,一架从上海开往四川的包机直接将黄白瑛送到了范绍增的怀里。
我们可以想象范绍增的感激和惊喜,因为从那以后,范绍增几乎是像对亲兄弟一样对杜月笙。
当时四川盛产鸦片,杜月笙时不时收到范绍增包邮到家门口的鸦片,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万,分文不要杜月笙的。
抗战爆发后,杜月笙从香港辗转到了重庆,一直住在范绍增家,当时住在范绍增家的还有孔祥熙。
范绍增只是杜月笙“超级朋友圈”的一位。
将手上的生意交给“智囊团”打理之后,杜月笙几乎所有的精力都在和人打交道。
杜月笙好赌,赌桌子上是最考验义气的,平日里几百块钱一顿饭随便请,赌桌子上一块钱都能打起架来。
杜月笙成名之后,但凡在拍桌子上输惨了的挚友,他是分文不要的。
坊间传闻杜月笙和一大财阀通宵打牌,赢了两百多万,最后一分钱没要。
杜月笙有钱的时候,竭尽全力拿钱替人消灾;没钱的时候,他将欠条一烧了之,还不让家人去追债。
客人们有难言之隐,杜月笙当面不会问起,但背后立刻叫人偷偷送钱过去;客人看中杜月笙的东西,杜月笙不会当面送,不想来往返回同人拉扯,而是事后直接叫人送到人府上。
杜月笙有济人之心,也有成人之美,
正如他自己说,旁人拿钱求你办事,都是事有紧急,表面上尴尬笑着,看着你收钱心里都要骂你祖宗八代;但假如你帮人办事却不收钱财,别人会打心眼里感恩戴德。
钱可以办事儿,但是买不了人心。
但有了人心,还怕钱不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