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又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小孩子一样”。
当父母徐徐老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换作我们来做他们的“父母”了,时常送去一份小礼物,他们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份惊喜。
犹如小时候,当我们看见父母推开家门,手上还带着礼物,那份难以描摹的喜悦,是生命中最温馨的回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怎样给父母送礼,也反映他如何孝顺父母,一起来看看吧。
01
给父母买衣服,是想要用尽一生给他们温暖。
很多人的第一份工资,都会用来给父母买衣服。
走在大街上,望着琳琅满目的服装店,终于鼓起勇气,走入一家“品牌店”,小小年纪,第一次对“性价比”有了深刻的熟悉。
当然想给父母买质量上乘、款式又适合他们的衣服,但看到动辄上千元的新款,心中也不免微微一紧,决定退而求其次,买个老款吧,只要质量比他们穿了大半辈子的衣服好,就行。
这样一番“精打细算”,或许正是父母当年省吃俭用给儿女买礼物的重复。在相同的场景里,两代人做出同样的选择,亲情就是这样流淌和传承的。
不同的是,小孩子总嚷着要穿新衣服,而百分之九十九的父母,总会嗔怪:“别花那个冤枉钱,我的衣服多着呢。”
可真的拆开包装,在儿女的一再要求下试穿,父母的脸上也会露出孩子般的笑脸,不管是颜色、款式、大小,只要往身上一套,统统都说:“好好好,好得很呢。”
哪里是衣服好,而是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孝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02
给父母买米买油,是用行动接替父母肩上的生活重担。
村里的张大伯,是个拿着临时工资的养路工人,在大山里养护一条长达六十多公里的省级公路的一个路段,山高路陡,弯急险多,他和妻子从二十多岁一直干到六十岁,从最初不适应,到如今恋恋不舍,张大伯唯一的儿子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小张说,打小就是跟着父母在养路工班房里长大,看过了太多父母精心护路的艰辛,所以,他从小就励志,要走出大山,给父母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
时隔多年,小张大学毕业,进入央企,再辞职单干,如今已是身家过千万的公司老总,在省城安家落户,还专门给父母买了一套房,预备接他们去养老。
但张大伯说舍不得沿途的乡里乡亲,虽然干活辛劳,工资也依旧是临时工待遇,但养路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不愿跟随儿子去享福。
对此,小张也不勉强,他尊重父亲的选择。只是家里的经济重担不需要再由父母来承担,为此,他默默默地给父亲换了一辆又一辆三轮车,往他的油卡里不时充值,通过网购,将米、油、菜送到父母待了几十年的工班房,又将工班房修整一新,让父母也享有犹如在家里一般的恬静。
真正有孝心的儿女,并不是日日夜夜一定要陪伴在父母身边,而是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并有足够的能力接过父母肩上的生活重担,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父母勤劳了一辈子,习惯了有空就要去做事。他们也很清晰,当儿女有能力撑起整个家的开销时,做再苦的活,也不会觉得苦,而是一种消磨时光,是一种人生寄托。
03
带父母旅游,是想要让父母发现更多美好。
父母老了,劳苦了一辈子,是该享享清福了。可怎样才算是“享清福”呢?
是让他们帮着带孩子,在忙碌中体会天伦之乐;还是让他们自己过,在没有负担、无人打搅的情况下,重复着往昔的一每天,走向生命的尽头?
也许,任何一种选择都没有错。
但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需要诗和远方。老人家,同样需要到处走一走,开开眼,见见大世面。
带上父母去旅行吧,不要理会他们一个劲地怕麻烦,真正出发的时候,他们也会高兴地像个孩子。
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就去他们年轻时曾经到过的地方,看一看今夕与往昔的不同,哪怕是最平淡无奇的村庄,因为那里曾经留下过他们青春的足迹,定然会让他们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用去知名的景点,带他们去往他们曾经外出过的城市,去车站、码头、菜市场,再去酒店、宾馆、大商场,在人潮汹涌中,感受岁月的变迁,感知生活的美好。
父母老了,心灵上的陪伴,一点都不亚于物质上的担当,学会走近他们,聆听他们,感知他们的喜乐哀愁,帮助他们填补内心的空缺,找到心灵的慰藉,并最终得到平静如水的心境,是更高层次的孝顺。
结束语:
父母老了,最巴望的就是孩子们能够常回家看看。
有时候,只要儿女和孙辈们聚在一起,哪怕不说话,都是十分美好的。
而若是没有这样的机会,不妨给父母多送点礼物吧,礼轻情意重,你的孝心、爱心和恒心,终会让他们释然,不再惧怕生活的责难,也无惧生死老病死规律的侵袭。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