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自从生了二个宝宝后,我开始理解母亲这个角色所赋予的一切。
我以前就像是一只刺猬,平时把用尖锐的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碰到危险就张牙舞爪的,敏感而缺乏自信。表面上看起来我很好相处,实际上心里面一副生人勿近的生僻感。
在我生活的那个年代,父母亲也是挣扎在温饱线上面的普通农夫,不可能在挣口粮的时候还要兼顾孩子们的心理健康,能有口饱饭吃就不错了。
现在我做了母亲,理解了我母亲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理念后,我把心态放平和了,原谅了母亲,也放过了自己,不再自己跟自己较真。
我的母亲虽然没有给我提供很好的条件来生活,但在那个年代,能给孩子的定是最好的。至少我是由母亲带大的,母亲给了我20岁以前的陪伴时光。
感谢我的母亲给予我生命,感谢我母亲的陪伴。
再来说说我婆婆。
我婆婆是一个标准的农村妇女,从我生第一个宝宝坐月子开始一直到现在,三年多一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
刚开始,我们因为育儿观念、方法不同的和生活理念与习惯不一样可没少闹别扭。可即使我与她再怎么有矛盾,她也从不在她儿子面前挑拨离间。
这一点真的很可贵。
她有严峻的呕吐症,只要一坐车,就把胃里面吐穿底。那一年过来我这里,整整在床上吐了七天,躺了七天。好了后,又开始帮我料理家务,抱孩子。
现在我们都过了最初的磨合期,相处很舒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跟义务,父母那一代人把自己的子女抚养成人,看到女子成家后,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从法律上来讲公公婆婆其实没有那个责任跟义务来帮我照顾宝宝,但从道德层面来讲,是有这个义务。
但帮我是情分,不帮我是本分。
所以我特殊感恩有这样一位好婆婆。
所以在母亲节前几天我就要心里琢磨开了,我要送什么给我婆婆才能表达我的感谢呢?该有的她也都有了。
最后我选了一套唐装给她,怕她不喜欢,我又提前给小姑发了图片过去请她帮忙参考,直到小姑说不错后我就买下来了。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哪个女人不喜欢穿新衣服?呵呵。
我就想看到她穿着我买的新衣服在小区里面闲逛时跟她的老姐妹聊天:
"大妹子,这衣服可真好看?哪里买的?多长钱?"
"不知道呢,俺儿媳妇给买的,我也不知道多长钱!"
"你儿媳妇可真贴心!"
"哎呀,我说不要不要吧,她非要给我买!"
就想看到她表面的推辞,内心面对老姐妹时的那种窃喜。
就想让她觉得,儿媳妇虽然比女儿隔了一点,但也能做到跟女儿一样的贴心。
在母亲节那一天,我也会让先生提早下班,到时做一顿美食,一家人一起享用。
每到母亲节,很多孩子和爸爸们会绞尽脑汁地给妈妈送礼物,但对于妈妈来说,宝贝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给妈妈的礼物。
第一次喊"爸爸,妈妈",第一次甩手自己走路,第一次自己吃饭,第一次自己尿尿等等,每进步一次,都带给我满心喜悦。
看到孩子的成长,怀胎时的辛劳,生产时的阵痛,开奶时的痛以及后面的种种痛,所有的痛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感谢我的两个宝宝,不停地给我带来惊喜!
看到在学校里面在老师协助下做的捧花、录的"妈妈我爱你"的视频,我竟热泪盈眶。
我能做的,就是用母爱陪伴他们慢慢长大。
现在有很多社会现实摆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对父母"告白"不再简朴。
比如,有些在外打拼的人,父母偏居老家,也只是在过年的时间才有时间回去看一次,平时工作太忙,偶然打个电话去也是三言两语就挂断。
要么就来个简朴粗暴的——给现金。
虽然人在年老时,身边确实需要一点钱来应急,特殊是子女不在身边的时候。但比起金钱,老人更在乎的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子女的陪伴甚过更多的金钱。
金钱不能阻止寂寞在父母心里滋生,也不能接近父母与子女的距离,反而让父母与子女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无话可说。
父母晚年的孤寂生活需要我们的陪伴。
在我生活的小区,有一位80多岁戴着老花镜背影蹉跎的老人,头发花白了。常常一个人背着一个单肩包在电梯里面上上下下。
去年冬天的一个下雨天,我出门扔垃圾,看到他提着两根玉米,其他什么菜也没有,都快到午饭时间了呢!
一阵寒风吹过来,花白的头发在空中乱颤,背影越发单薄了。
老人很好,次在电梯里面还给我儿子一颗糖!
据说,老人是本地人,独居,儿子女儿都在美国。
我在这个小区住了三年了,从来都没有见到过他家里任何一个人。
这么大年纪了,要出个啥问题,家人不在身边,也没有保姆照顾,可怎么是好!
小结:
子欲养而亲不在。
现代人的压力确实大、负担重,房贷、车贷、爱好班费用、家教费等等,几座大山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实做父母的,真的不需要子女太多的金钱,他们要的是陪伴。
我母亲常跟我说,你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当父母有一天不在了,你才真的是大人了。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希望天下的母亲健健康康,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