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1-08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去年夏天,倪蓓和他的家人在鸟巢附近玩耍。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姓名:倪培
年龄:12岁
去世时间:
2017年3月18日
生前职业:学生
去世原因:溺水
生前住址:昌平区南七家村
将近两个星期以来,11岁的胡明(化名)一直梦见自己掉进河里,河水在冒泡。他拼命挣扎,然后半夜醒来。
3月18日下午,胡明和同学们在顺义区泗上桥附近的温榆河玩耍时,12岁的倪佩溺水身亡。“他在水里扑腾了一分多钟,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后来他沉了下去,消失了。”
倪沛的父亲倪华钢(化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儿子不会游泳,也从来没有下过河。出去玩的时候,路过河边,最多扔几块石头就能做成水漂。
在他的想象中,日落之前,他的儿子进了家门,吃了预备好的川式猪肉,躺在书桌前做作业。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回到安徽老家,12岁生日得到了一份自行车礼物。更大,考上好的中学,大学,“赚一百万”…
“我出去玩会”
倪华钢做的午饭:炒菠菜,蘑菇炖肉,配米饭,边吃边等儿子。
饭吃到一半,倪沛进了门。——年3月18日,是周六。他不必去上学。他直到下午1点才回家吃饭。
我家在昌平区南七家村,月租500元。二月份搬来这里后,倪沛转学到南七家小学上五年级。村子虽小但热闹,居民多为农夫工。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和附近的几个同学变得认识起来。孩子们周末在一起玩,倪华钢松了口气。
洗完手,倪蓓拿了半碗饭撅着嘴抱怨没肉吃。
我儿子喜欢吃肉。倪华钢说,吃蔬菜增加维生素。但他允许晚上“烧肉”,儿子咧嘴一笑。
吃完饭,倪沛打开电视,看了一会儿《熊出没》,起身对父亲说:“我出去玩一会儿。”
倪华钢叫他“早点回来”,但他心里知道,儿子常常和几个好同学在村里溜达,除非饿了或渴了,他都会早点回家。
儿子回答,走出门去。
胡明、周亮(化名)和刘佳(化名)正在和他玩。他们四个是同学,家也不远,常常一起玩。
"见面后,我们骑自行车,然后想去那里玩水."胡明说。
“那里”指的是文峪河,距泗上桥5公里。他曾经和周亮、刘佳一起骑过自行车,倪蓓是第一次去。
儿子出门后,倪华钢预备了他最爱吃的川式猪肉,还在冰箱里预备了牛肉、猪心和饺子,满满的,“都是儿子爱吃的”。
收拾妥当后,他靠在床上看电视。但是我从来没想过我儿子会去河边。
="font-size:15px;">倪华刚老家在安徽,村里河多,他小时候,常下河玩,练就一身好水性。而这项技能并没“遗传”给儿子,每次搬家到靠近河道的地方,他也总会提醒,不要到河边玩。气象数据显示,当天顺义区最高气温19.3℃,时间为15点02分。
差不多同一时间,4位小学生骑“小黄车”,来到泗上桥附近。沿主路拐进河坝,他们将车往岸上一放,踏着枯草地,走上一处凸进河道的河滩。
河道野草丛生,河水浑浊。附近居民介绍,即使是夏天,也没人在此下水。
“当时我们就聊天,聊着聊着就想下去,都想下去。”胡明说。
“你家孩子溺水了”
3月18日午后,阳光很好。注重到儿子出门,只穿了蓝毛衣,套了件黄马甲,倪华刚并未太在意。
3个小时后,他在距家5公里的河岸边,再次见到这身衣服。
下午4点,学校班主任打来电话。
接电话前,他犹疑了一下。儿子在学校很省心,只有生病时,老师才会来电话。
“你家孩子溺水了,赶快过去看看。”
倪华刚心里想着“不可能”,印象中,儿子对水没多大爱好。腿却情不自禁跨上电动车,就往河边赶。
据胡明描述,倪培第一个脱光衣服下了水,他第二个,刘佳第三个,周亮则在岸边。
3人慢慢趟进水里,倪培走在最前,刘佳跟在后面,“当时看着水特殊浅,忽然倪培往前一走,就掉下去了,水里似乎有个坑。”胡明说,见倪培倒在水里,刘佳上前拉了一把,但没拉住。“他在水里扑腾了一分多钟,后来就沉下去不见了。”
倪华刚到达河岸边时,数十名救援人员在水面上作业,几名医护人员候在一旁。
他数次以“水性好为由”,要求下水,均被拦下,只能杵在一旁盯着水面。
一等就是六七个小时。晚上10点多,气温降至4℃,手伸进河水,像攥着一把冰碴儿。一艘打捞船慢慢靠岸,照射灯下,倪华刚跪倒在枯草上。
3名孩子的家长均提到,孩子不会游泳,从未下过水。
顺义区水务局温榆河治理段一名负责人称,该处河道多年来都未发生孩童溺亡事件。
河岸附近,无明显“危险提示”标识。
“没有烦恼的孩子”
不到二十平米的出租房里,倪华刚一遍遍念叨,“不让他出去,该多好。”
屋里只有一张床,占了一半空间,倪培就睡在父母中间。床头小柜子上放着电视机,边上立着一家人吃饭的收缩桌。对于这种生活,一家人却很享受。
倪华刚夫妇1999年来京务工。几年后,倪培在京出生。按农村人的习惯,孩子稍大些后,会将其送回老家生活,倪华刚和妻子舍不得,一直将儿子带在身边。
在妈妈印象里,倪培从小就智慧可爱。还不会走路时,就会模拟别人,“有次我抱他去医院,边上有人一直在咳嗽,他就跟着学。别人咳一声,他跟着学一声,引得屋里人发笑。”
倪培很喜欢哥哥。他5岁时,还未工作的哥哥一直在家陪他。哥哥说,小家伙很黏人,去哪都跟着,干什么都要学。
后来,哥哥去河南工作,见面的机会少了。每次打电话,倪培都要抢过去,但哥哥一开口,就羞涩地躲开,咿咿呀呀地笑。哥哥明白,小家伙想自己,但不好意思表达。
在倪华刚眼里,儿子是个没有烦恼的孩子,天天都乐呵呵的,至今还在他面前撒娇。“每晚我下班一进家门,他就冲到怀里抱住我,话也说个没完”。
儿子也很听话懂事。倪华刚爱喝酒,倪培见状,就会凑到他耳边说,爸爸,酒喝多了自己难受,以后别喝那么多了。说着,还故作气愤状,揪他的耳朵和头发,让他允许,以后只喝一杯酒。
“一年能拿四个奖状”
倪华刚对儿子没有太高期望,“将来能顺利考上大学,有个好工作就行。”
但在妈妈眼里,儿子有“大志向”。倪培常找她要零花钱,一块钱、两块钱地要,给他5角钱也开心。每次,小倪培都嬉笑着对她说,“妈妈,以后我要挣上一百万,让你们花。”童言无忌,她却记在心里。
俩人忙于工作,儿子却十分省心。他生活简朴,天天早上自己起床,洗漱好后,从家拿3块钱出门吃早餐,然后去学校。下午放学后,倪培就回家写作业,等着爸妈下班回家。吃过晚饭,他看会儿动画片,然后上床睡觉。
儿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也一直令二人欣慰。
胡明说,同学们都很喜欢和倪培玩,他爱笑,好相处,学习也很好。
倪培每年都能拿4个奖状回家。倪华刚回忆,在学校,儿子一直被表扬很懂事,老师曾当着他的面夸赞,“你培养了一个人才啊。”
让倪华刚印象最深的是,前不久,儿子放学回家,一反往常带着一脸苦相。他问:跟同学打架了吗?儿子支吾着说,被同学推打了几下。
那你怎么不还手?倪华刚问。
“老师说,不能打架,打架的不是好孩子。”
事发前一天,倪培翻出一把卷尺,让爸爸帮着量身高。倪华刚才意识到,儿子已151厘米,到了自己下巴。
他心里有两个遗憾。儿子很喜欢骑自行车,多次提出想要一辆,但考虑孩子安全,他一直没允许,盘算着等儿子12岁生日时再买;再就是儿子在京出生,一直没上户口,眼看小学就要毕业,他打算5月抽时间带儿子回趟老家,踏踏实实落个户。
说着,倪华刚打开儿子的书包,六七册课本摆放整洁。语文本子上,倪培字迹工整,一首《清平乐·村居》刚起了个头,写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几个字。
这首辛弃疾的词,写的是五口之家宁静美好的生活之趣。倪华刚没读过,也不知道,结尾句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