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19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作为记录时间的载体
日历,可以说
是一份时间与生活带来的礼物
让我们能切身体会到
平凡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新的一年
日历当然也要换新啦
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国风日历设计
一起来看下吧!
2022《传家日历》
via:有礼有节
2022《传家日历》
以时间的礼物为主题
希望能透过日历
带大家寻找生活的美好事物
让每一个琐碎的生活片刻都是值得纪念的
产品分为撕页款和环装款
两个款式在设计上
都围绕礼物的主题概念进行延伸
进一步表明日历的意义
兼顾了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
撕页款系列
一页一页地撕下天天的痕迹
也在记录着自己的成长
▽
金属环扣装系列
以经典的布面三角支架做支撑
可以随意进行前后翻阅
增强玩味
▽
再有重头戏--礼物装系列
外观以全成品的方式呈现礼物概念
精致的包装纸上
增加有蝴蝶、燕子、风筝、松竹等
中式传统的装饰元素
每一个元素都饱含无尽的祝福
赋以丝带的装饰点缀
打造拆礼物时的仪式感和惊喜体验
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想象
用来送礼或者收藏都十分适用
内封的日历
则选用了377张惊艳的插画
从春花秋月到亭台楼阁
细致之处都能让人感受到制作的专心
2022《宫里上新》年历系列
继承来看宫里的日历
2022《宫里上新》系列共有三个款式
每一款的设计
都是紫禁城的一种打开方式
先是周历系列
外观采用烫金、激光雕刻等工艺打造
高质感的纸张印制
以中式传统配色进行渲染
色彩还原度高
看起来更加细腻、恬静
▽
53张周历插画
从宫殿营建、紫禁风物、宫廷历史与人文,以及节令生活四个角度
通过画笔的出色演绎和再创作
描绘了一场专属紫禁城的美学盛宴
除了紫禁城里的美好风物之外
周历上还标注有传统的节令信息
内页背面还记录有阴历、阳历等内容
并预留好书写空间
既能帮助用户轻松读懂紫禁城
又增加了过日子的仪式感
尊享款周历
则采用宫殿式封套设计
当礼盒拼接在一起时
就可形成完整的宫殿景貌
▽
内封还附有
雄狮、仙鹤、龙龟等吉祥象征物的金属icon
细腻的烫金工艺设计
增加品质感
再来看台历系列
整体使用原木基座+木制背托的形式
方便台历的放置
目及之处皆能看见
屹立在时光里的紫禁城~
▽
12张异形内页
外观以经典的紫禁城景观中轴线
通过叠放的台历
向远处延伸出紫禁城的风貌
为用户建造一座立体的紫禁城
观赏性十足
设计得越来越精致的日历
光是今天分享的国风系列
就已经足够体会到中华传统艺术的美学概念
从宫里过年的概念出发
每一个细节都是对宫廷艺术的再创作
很难让人不动心呀
另外日历本身
就具有一定的时间记录意义
用一款精美的日历
去记下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平凡的小日子
也能变得更加出色、有意义~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顶尖包装,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假如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丘园养素中国山水画创作之我见
自然不仅以博大的胸怀养育了人类,而且还成为人类的好朋友,自然既是人类情感的寄托,又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审美意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文化精神。人们亲近自然,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在自然中获取灵性、聪明和精神享受。山水作为自然的代表,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载体和艺术表现的内容。人们寄情山水间,以山水为伴,陶冶情操,蒙养天性,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创立了布满东方聪明的山水画,满意人们的精神需求。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相得益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聪明的古贤达人早在远古时期就从自然中悟出山水对人的精神作用,以天理悟人道,绝意仕途,远离世俗,隐居山林,以山水为伴,获取精神力量,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理想。庄子的人生就是逍遥游的人生,他从自然中获取生命聪明,使精神富足,灵魂高贵。从庄子所论述的天地、天道、天运、秋水、山木等篇目,就可看出其来自于自然的思想源泉,道法自然,进而上升到消遥、养生、人间、德充的人生境界。六朝的宗炳隐居山林,情系山水,是精神骋怀在山水世界里的贤者,著有《画山水序》,文中阐述了山水是质有而趣灵,以形媚道,游山水是仁智之乐,说明山水画的价值及画山水的妙用,是山水画论之始祖。宗炳曰:余眷恋庐、衡,契阔荆、巫,不知老之将至。入于山水游历之中,时光流逝,而不知自己已老矣。每游山水,往辄忘归。他痴迷山水、眷恋山水,大有乐不思蜀之愉悦之感。将山水应目会心,进而应会感神,神超而理得。精神与山水合一,不知我之为山,还是山之为我,精神与山融为一体,达到庄周梦蝶的超然境地。宗炳不仅好山水爱远游,而且还画山水画。按他自己解释画山水画的目的是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他把山水画下来,贴在墙壁上,或就在墙上画山水,躺在榻上观看,谓之卧游,宗炳时刻让精神游走在山水间,要万趣融于其神思,达到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的境界,以此观道、体道。宗炳几乎游历终生,至老还让山水伴余生,显然山水已与宗炳生命紧密相连,是精神的伴侣,古人将游目山水作为君子终生修养身心的课题。宗炳对山水的依恋,就犹如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黄庭坚:不可一日无此君。为何古人如此眷恋山水或竹子呢?究其缘由,首先得从人的本性来看,三字经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刚出生的时候,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都差不多,后天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造成了习性的差别,也就有了善恶之分。为找回人本真的天性,彰显人性的光辉,儒家指出了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之道,其核心是存天理,灭人欲。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存天理是存人性中的善,灭人欲是灭人性中的恶,就是向善去恶。然如何向善去恶?惟养心为之。唐朱景玄曰:万类由心。心是人思维活动的总器官,人的总司令,一切思想、情感、意念皆由心而发,故人要养得一颗朴素、真诚、寻常、干净的心,为立身之本。再从自然的角度看,山水以形媚道,是体道的形式,山的形雄浑敦厚、稳重安静,乃君子大德形象的化身,水则灵动变化,布满生机,有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处下美德,是聪明的象征。山水实是仁智的展现,因此,山水而成为修养身心的载体,与人的生命紧密相连。而养心又是以养素为详细实操的,人之善,在于心之素,心里干净清亮,心无杂念,素心若雪。宗炳讲:澄怀观道,石涛说:心淡若无,都是要心单纯、真诚、朴实,自然就没有贪婪的欲望和邪念。如何养素?通常说环境育人,心境是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苏州的留园、拙政园与北京顾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同为中国四大园林,但我们在留园或拙政园感受的古雅清幽,素朴清逸的自然的文化气息,气是清的,心是安静、沉寂、淡然的,身处这种环境,心怎不会空、静、淡,而生超然之感,因心静而生聪明,因心淡而淡定。而在顾和园或避暑山庄感受的是皇家至高无上的富丽堂皇的气息,营造的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皇权尊贵感,是华丽、庸俗的气息。我们身处黄土高坡及田园乡村与旅游名胜及现代都市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心境是截然不同的。故古代文人雅士多隐居山林,以山水田园为伴,呼吸自然的气息,禀受自然的灵性,蒙养天性。王维就常隐于终南山中,范宽隐于关陕一带,黄公望富春山,王蒙黄鹤山,倪云林太湖,他们隐居远离世俗的山水田园,得清静幽雅、朴素闲适的自然环境滋养,蒙养林泉之心,澄怀味像,使胸无尘浊杂念,让心安逸,克制欲望,追求清静无为、淡泊宁静的人生境界,这无疑是一种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态度。
人们爱山水,喜欢山水画,因山水田园是有感情的。《周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中国古代美学倾向于把自然看成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天和人是相互感应的。汉代董仲舒认为: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固养;冬、哀气也,故藏。天与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之情绪变化,所以天人能达到合一,而获得情绪价值。况且在画家的眼里,天地含情,一树一石都有自己的生命和情致。孙过庭《书谱》: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天地本来就有心、有情,与人之情之心契合。陆机从艺术审美的角度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盼;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之所以悲落叶、喜柔条是因为落叶和柔条本有悲喜的情感意味、情绪的表现性,才可能诱发观者的情思,才能化景物为情思。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天人合一的阐述: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怡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四季山色的不同形貌,色彩与人的心理有不同的对应性。郭熙是从山水四季自然景物的形状特征和情绪意味的差异强调山水与人类的情感有异质同构的特质,是拟人化了的自然。南朝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于海。站在山巅,感情就似乎弥漫了山川,站在海边看海,想象就似乎海水澎湃,人与自然是如此的亲密无间。清代石涛曰:山情即我情,山性即我性。山的喜怒哀乐与人的心情相互感应,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而是融合的,山水是中国人情感的代言。山水之所以本身有审美价值,原因正在与其自身就包含有表达人情感的表现性。山水画是心与物游的审美境界: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的仁智之乐就是山水之游的意义,亦是圣贤发明山水之大义。古人用神思效法道,借自然山水之形质取悦于道。山水田园之形就是自然,就是道的体现,山水田园虽不会言表,但大道隐其中,所以老子才曰:道法自然。有德性的人喜爱山,有聪明的人喜爱水。山,崇高持固,以其深厚而滋养万物。仁者由此联想到平和安静,心怀仁德而欣喜。水,奔流不息,以其顺势而周流不滞,智者由此联想到顺势而动,随时应变而快乐。仁爱而有聪明的人,从自然山水中看到自己的天性和追求,乃至看到自己精神的映照,所以,见山水而欣悦,正其心,修其身。君子比德于山水,山水大物也,山水博大的胸怀陶冶了人的心胸,田园朴素的景色韬养了人的情愫,画山水进而怡情山水带来的拟人化的自然之美及赏会之乐又为仁智之乐。因此山水联系着人类美好的情感,成为人们的审美意象,而徜徉于山水也成为修养身心的重要方式,而被人们所青睐。
关于君子爱山水的原因,继南朝宗炳之后,北宋的郭熙更详细、明确地论及过爱山水的原因。郭熙在其所著《林泉高致》中曰: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器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他从山水的自然属性总结出君子爱山水的六个理由,而将丘园养素居六者之首。
丘园,丘,山丘,非名山大川。园,田园,不一定要豪华,有老屋、田地、好友足已。因此古人给故园、乡村、山水田园或隐逸之地取了个很雅致的别名:丘园,是山水审美意象的代言。唐代李商隐曰:世间荣路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在古人看来,人世间的繁华会随着时间周而复始地出现或消失,荣华富贵终是过往云烟,那我就独安闲山水田园坐看风云变幻,安然得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达的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寄情山水田园是古人的生活态度,丘园是安居乐业,耕读传家、谈禅论道,或功成身退,修养生息的理想之地。山水田园不仅供人游玩,更会对人的精神有涵养作用。养素,素是人或物的本色,引申为本真、质朴、单纯、素洁等。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亦是强调朴素之意。庄子: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可谓绚烂之极复归平淡。又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是大美之境,作为人精神追求的至高境界,是人没有受世俗污染的心灵,一种干净的精神状态。养,修养真性情和素朴的生活品质,涵养骨子里的人文精神,平常中的美好情愫,养素的实质是养心,养得心底澄净,干净的心,丰富、净化自我内心世界。惟养心、养素才能达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尓,心远地自偏。的境界。
在郭熙看来,丘园非气魄磅礴的名山大川,非汹涌澎湃的长河急流,又非烟云变幻仙境般那么高大上的、豪华版的山水。丘园因其小、简、朴、拙轻易让人心态平和,降低欲望,克制贪婪的心,心接地气,在平常、平凡的丘园环境中,过朴素、简朴的田园生活,韬养宁静淡泊的心性,蒙养一颗素朴、恬淡、清幽、寻常的心。故此丘园是对人生命的体验,精神的升华,养素有正心、修身的作用,故高人雅士多隐居山水田园。晋陶渊明一生绝意仕途,隐居于山水田园,过着闲适安闲、超凡脱浴的田园生活,精神得以自由,实现了高品质的人生境界。从他的归田园诗中就能窥视出陶渊明淡泊的心性,寻常的心态,素朴的人生境界。诗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挑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看来陶渊明的物质生活极其简朴,但精神生活相称富有,他才可以心远地自偏,又时常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生活使陶渊明超然物外,精神获得极大自由。王维更是一生以山水为伴,不仅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成为文人画鼻祖,写了许多山水田园诗,以朴素的情怀,开宗立派,成为引领文化的风向标。苏东坡一生崎岖,被贬黄州,于城东寻一山坡田地,号东坡居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过着宁静淡泊的田园生活,活出了有味道的价值人生,遂有人生有味是清欢的人生感悟,成为百代标程的大文豪。足见历代有成就的文人雅士,均常处丘园,隐居生活,远离世俗,修养身心,精神得以自由,灵魂才显高贵,才成就了一生的绚烂与平淡。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不仅总结了君子爱山水的理由,同时还指出了君子画山水的原因。郭熙曰: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斯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君子喜爱林泉的志趣,与烟霞为伴,但常在梦中实现,而不能得之于感官;通过绘画把它表现出来,使人不离开厅堂、筵席,坐在家中而能观赏山水盛景,依稀耳中听到猿啼鸟鸣的声音,眼睛看到广大无边的山光水色;人之快乐而与我的心意完全一致。这就是人为什么那么看重画山水的本意了。郭熙对画山水画的解释与宗炳的卧游是一致的,都是在说明山水对于人的精神作用。只不过宗炳强调的是可行、可望、可游的山水,而郭熙在此基础上又强调可居的山水境界,让人身处自然山水田园的环境之中,修养身心。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山水及山水画的精神作用在当下的处境与古人的文化语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处在一个信息发达,快节奏的物质生活时代,社会的诱惑,生存环境使得人的精神压力大,让人孤独、憔虑。为生活奔忙的人们被世俗缰锁,失去了心灵深处的林泉之志,忙碌的难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心易失去家园。然我们还得面对生活,调理心态,修养身心,让精神丰富,让心灵安宁,山水与山水画自然成为人们挽救精神和心灵的灵丹妙药。现实中的人喜爱山水田园,是因厌于城市化生活的烦杂,欲逃禅寻静,给心灵追求一寄存处,故心向往山水田园生活。然喜林泉之幽静雅逸,享受山水田园生活对于现代人无疑是一种奢望,而面对一幅清雅玄远的山水画,就仿佛置身于真山水之中,亦可获得精神滋养,使身心得到休憩,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均可以得仁智之乐,能修养身心。
壬寅仲秋培金于见山堂
肖培金,中心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系硕士学位。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水墨为上山水画高研班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