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标题想了很久,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一句话,来形容这几个月的经历和收获?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一个fancy的标题,那就暂且叫它,“而立之年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吧!这可能会是一篇长篇小说,也可能会变成一篇科普文,但我不希望它变成一篇短频快的爽文。
最近回到了上海的家中,结束了为期几个月的假期,趁着闲暇,希望能把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思绪和经历,做一个简要的整理。一来是对这个特殊的选择有个阶段性的记录,二来是对这段无价的时光,给未来留一个能回首的窗口。
因为角色汇报线复杂度的问题,无法输出我期望中的价值,自己选择从上一家公司辞职。在这之前和公司沟通过,也要感谢老板在过程中曾经向公司的争取和尝试改变,虽然未果。加上在可视的时间内没有变化的可能,所以在综合评估了目前状况和预估了未来可能之后,选择了裸辞这个选项。
这不是一个在冲动或者非理性状态下的选择,但是通常来说,“裸辞”这个决定,其实是职场当中比较忌讳的选择,假如只是从个人的方面来说,第一个结果是未来情况的有很多不确定性,另一个结果是,抵御风险的心态和能力会直线下降。
所以通常来说,这不会是一个主流的选择,或者说,宁愿“骑驴找马”,不愿选择裸辞。我不愿这样,也没有心情这样,至少这一次。
直接原因简述如上,埋藏在“直接原因”表层之下的根本原因,是企求对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能有一个充分的时间,做一个深度的审阅和复盘。对自己下一个十年,有一个更有方向性和建设性的规划,无论从个人生活,还是职业选择。
有人可能会说,脑子抽风,平时时间大把,周末假期充分利用,不就该想什么想什么么?嗯,可能对部分人来说这样有效,但我不行。
其实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从上大学开始,就是天天忙碌,追求发展追逐前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性。工作以后更一样,从毕业加入到快速消费品这个赛道,一直不停的跑,直到几个月前为止,脚步基本没有停下过,思维基本没有平静过。过程中的假期,闲暇,都在忙碌和疲劳之余,只选择放松,休息,调整,享受。
而几乎没有那份inner peace, 能完整的、不受打搅的、从头到脚的审阅过去的时间,评估曾经的选择,和修正思维的惯性。
所以直接原因叠加根本原因,做了这个决定。到现在为止,我非常庆幸自己四个月前能够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做出这个选择,在这过程中的收获,是无价的。当然,我承认这也是奢侈的。
01
卸甲归田
这个小标题的画面感可能有点大,有一种江湖侠客回归田园的仪式感,但我觉得吧,这个既视感相对而言,是有那么一点贴切的。离开职场离开繁忙的节奏,这段日子,确实是很丰富。
有了比较完整的时间陪伴家人,陪弟弟玩耍,陪老人谈天说地,陪老婆游玩。见证家里后辈的成长,见证家里长辈的历史。这是真的静下来心无旁骛的陪伴,弥足贵重。重回了大学校园,毕业之后就没回去看过,重新感受了那时蓬勃与朝气,桀骜与不羁,重走了当年的奋斗之路,西安,贵阳,西安,北京,上海。企图寻找当年的心境。各地见了多年不见的老友,补上了未见的空白,聊了很多从前至今的话题。尝试了拳击,网球,高尔夫,画展等等之前没有时间尝试过的运动和休闲体验。读完了几本很多年都没有读完的长篇巨著。在祖国西部断断续续游玩了两个月,还自命名为“西部大开花”之旅。在完全放松和松懈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基本上都放在了休闲和休息这两件事情上,真的很惬意。
不过,再接下来,我就发现,再继承的休闲对我来说,已经不是充电的过程,而是放电的过程。休息过头了,真的是会腻的。
以前每年基本上有15天的年假,总觉得时间宝贵总觉得太少,每次都仔细规划应该去哪应该如何休息。但是,当15天年假徒增到50天年假时,相信我,你不会体验到更多倍数的快乐。娱乐也好,放松也罢,人对于此的需求是有一个阈值的,超过了这个阈值,就不会再增长了。
所以,任何事情,适度即可,平衡就好。当然,你可能没法理解这种感受,就像无法在一个人吃第一块美味烧饼的时候,就告诉他吃第十块的时候,真的是会腻的。就像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休闲一样,我们可能也不需要太多的财富,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也不需要太多的social。
我们只需要在一个平衡和满意的状态下前进即可。但这件事情,除非自己经历,否则你很难说服一个还没吃过煎饼的人,告诉他第10个煎饼真的没有第1个好吃这件事。
所以接下来,我就回归了家庭生活。
在这段时间,当朋友问到最近怎么样、在干嘛类似的问题时,我都会回答“在学习如何生活”。不要笑,你没看错。
以前的自己基本上是个工作中的巨人,生活中的矮人,或者说基本没有太多的生活,下班回家就想休息,工作日基本没时间在家吃饭,叫外卖或者在外面吃,连住了三年的小区,都很少好好享受过白天的景色。所以,当我停下来之后,希望可以在生活中也可以逐渐变成巨人。
但是,当一个人由“相对自由”变成“绝对自由”后,你会发现,天天有成吨的时间,你可以安排任何事情。这是非常奇妙和有意思的感觉体验,但同时,也是非常考验人的事情。
就像曾经的你是一艘火箭,以前还有以工作为燃料的动力推进,和以事业为主线的地心引力,这艘火箭是沿着既定的轨道行驶的,但当突破了大气层,驶离了地球引力场,撤走了既定轨道,你就要凭自己的传感仪感受周围微弱的力场,来调整航天器的姿势;用自己的发动机和喷气孔,来进行推进的尝试。
结果就是,在刚开始休息的时候,基本上就是紊乱的,不知不觉的一天就过去了,你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发生,时间就没了。天天给自己做做饭,小区里溜达溜达,体验了一把退休的状态,就差戴个白手套拎个鸟笼了。
所以生活这件事本身,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是需要学习和值得研究的。
02
解放思想
于是,我就开始了自己这次裸辞的根本目的,复盘过去的十年,从个人生活到职业发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精心构筑的信息茧房中,社交媒体里,职场目标上,朋友圈子旁,我们给自己构筑了一个稳固的茧房,让我们可以得意与自洽。
这没有错,或者说,这是必然的过程,但问题是,我们的熟悉边界和思维惯性,就只能在这个小房间里了。于是的于是,我便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解放思想呢?
首先,我希望对自己能有一个较为充分的认知和定性,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类终极灵魂三大问”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去向何方?”这是几个非常主观甚至有点形而上的问题和话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答案的来源通常只会有一个出处,就是你的经历。而且答案的本身通常是一个非常主观,或者在别人来看非常空洞没有意义,但是对你自己来说,却是一个你看见了可以为它感动到哭泣,开心到癫狂的话语。
这个方法是7年前在一篇公众号文章里看见的,是现在乐纯酸奶CEO Denny Liu (我一度是他的精神粉丝)1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里面有科学的分享了Steve Pavlina 这个知名博主的一个寻找人生目标和意义的方法(BTW,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去查了这个博客,居然还在更新。。)
后面我会单独写一篇关于这个的话题,因为即使放在现在来看,都非常有价值。我相信读到这里的有些人可能也曾经读过那篇风靡的公众号文章。
很开心,在尝试了一段煎熬的心路历程之后,我找到了。这个答案也解释了我过去的人生中为什么做那些选择,为什么在现在的道路上。
所以就开始了解放思想的更多尝试与思索。而且反过来想一想,近些年自己在工作中的重心就是研究市场通路和布局,为什么不对自己的生活也研究研究通路,下下功夫呢?
总而言之,我回顾了自己从有意识开始到现在的每一个阶段,把自己过去的经历整理成了一个历史大事纪年表,分析了每一个转折点。
从个人生活而言,总结了到目前为止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希望通过这样的笨办法,能让优势继承扩大,并且针对弱势提出了自己认为可行的行动方案(SMART原则。。),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因为你需要不断深挖和剖析自己到难以启齿到甚至尴尬的地步。这个过于私人了,就不展开探讨。这个公众号,就是其中一条的行动之一。
从职业发展而言,我得承认从初入职场到目前为止,职业发展的路径是不差的,也不必妄自菲薄。所以花了很多的时间,整理了近些年职业收获,将专业领域的方法论和思维体系沉淀和整理下来,在商言商,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未来不是一个仅靠经验的时代,是一个需要科学的、现代的治理体系和模型去支持生意的拓展和发展的,尤其是对于自己所感爱好的领域而言。
除了这个,我也发现,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除了硬实力本身,这还是一个靠标签来识别的环境,标签可能是你的title,可能是你毕业的学校,可能是你所在500强的公司,可能是你美丽的职业履历,可能是你取得的成绩,但是,这只是我们在这个惯性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些“身外之物”,甚至也不一定能和自己的价值完全等同。
为什么说这个?就像Denny说的。
一是提醒自己,我们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这个问题,越早想清晰越好。抛除掉这些标签,我们中大多数人可能还不能为公司提供年薪同等的价值,或许还不能用知识去改造社会,或许也不能把那件衣服穿出五位数的范儿。就像黄执中曾经2003年在国际大专辩论赛中经典的总结陈词,“也许扒掉你的衣服,你可能还只是猴子呀”。
二是看清自己,也得承认这确实是一个人人都用标签来评估和衡量对方的大环境,但是要害是我们用这些标签做了什么?用这些标签创造了什么价值?
所以有了这样思想解放尝试之后,我开始慢慢尝试卸掉身上的标签,卸掉思想的惯性,开始尝试用自己的仪表盘感受外在的引力场,开始用自己的推进器来尝试推动自己。来探索离开形式后的内在价值。
03
认知革命
于是,就有了一场认知上的变化,由于这个变化对于自己带来的震撼性和决定性,我就暂且称它为“认知革命”吧。假如简要的整理成能分享的主题,那我想应该就是下面的两个。
外界的对比参照外界可以带给我们最多的一件事情,应该就是对比了。我们可能会和那个曾经考试满分的同学对比,可能会和同届参加工作但年薪已经150万的旧识对比(请对号入座说的就是你),可能会和公司里不断获得promote的同事对比。但是,我们不会和Lady Gaga对比,不会和Elon Musk对比,不会和李佳琦对比,为什么?
他们比我们更有名、更有钱、生活的更好、更随心所欲、更有才华。但我们不会和他们对比,因为他们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空间和理解范畴,以至于我们完全不能把自己和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我们最终只会和在自己身边,那个同类型的、同维度的、同一个屋檐下的“人”去做对比。
但是,这个世界的纵深是非常宽阔的,我们可以看看外面更大的世界,那些和我们差不多年纪的人们。5年做了5000亿的抖音电商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张一鸣,三十几岁,已经在重塑电商逻辑,还没有上市身价已经位列仙班。曾经做的红红火火、最近闹的风风火火的李子柒,1990年出生的。前一段时间自己的“快消母校”雀巢,原来的销售大老板,已经让这个世界第一大500强食品公司把大中华区单独设立Zone,成为担任大中华区CEO并同时进入全球集团董事会做执行副总裁的第一位华人。等等等等。
我们不需要去“看齐”,我们只需要去“看”。去看到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所处在这个环境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出色的事情正在发生。当发现这个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就忽然间发现,我们跟身边的人根本没什么好比的。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没有人是你的标杆,你也不是别人的标杆。这是一个没有标杆的时代。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试着不去比较,不去评价,去试着观察、倾听、沉淀,让外界的信息和运转逻辑在大脑中经历一个长时间的处理过程,只要保证我们的大脑一直在思索,独立的思索。
因为,我们和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一样。我们也不必成为任何人,只需要成为自己,就像《无声告白》里面写的,人终其一生,其实都是在挣脱别人的期待,成为自己的过程。
所以,联想到自己上一个十年,就像在高速上行驶,当车开的飞快的时候,你的视线只能够注重到自己的“正前方”,你甚至无法留意到左右的风景和进出口。而且虽然你以为的高速超车,可能在别人看来就是石器时代的牛车。但就像前面所说的,这是一个没有办法衡量是“石器时代”还是“科技时代”的时代。唯一能告诉你的,只有你的自己。所以,多去看吧。
去看到这个世界除了你理解和深耕的商业逻辑之外,还有更多的形式。
习惯的工程建设第二个我把它叫做工程化自己的习惯。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天天/每月/每年都有KPI,换着花样的追踪和review。但是,在工作之外有这么上心过吗?随着成吨的时间袭来,我也为自己设立一个返璞归真但简易粗糙的dashboard,天天只需要勾选自己做了哪一项,今天的分数会出来。
给了生活一个原则,就像图片里标题的这句话,“只做有实质意义的事,且做时间的朋友”,否则,面对“绝对的自由”,会很轻易陷入虚无。可以看到天天都按照月初设计的分制给给自己的一天打分,月底回顾,下月根据情况优化分值机制。难以想象,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个分数基本上都是“0”,浪费了多长时光啊。
拿最浅显的运动来举例吧,现在天天运动,加上天天跳绳,背肌已经出来了,腹肌也不是一块了,这是在高中生涯之后,第一回再次看见它们。
对我来说,最震撼的是,自己能感受出来的进步才是两个月不到的结果,假如是两年呢?假如是二十年的呢?可能我们真的忽略了日常的微变量的积累,忽略了时间这个朋友(这句话是罗振宇提出来的,虽然我本人对他并不特殊感冒,但这句话用在这里很合适)。每个人的时间货币,都是一样的,天天只有24小时。你会拿它做什么?
这是个大话题,之后单独用一篇篇幅来整理吧。
总的来说,这几个月的时间,从解放思想之后,认知也发生了很多改变。这段经历是无价的,真的不是错过的几十万能买到的。
04
结尾
终于到最后了,感谢自己的勇气和决断,也很庆幸,没有在10年后,20年后才有这样的经历和感悟。动笔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写这么长,还以为这个简朴的综述很快的就可以写完了。囿于篇幅的关系,更多的记录与延展,放在以后再慢慢谈吧。
以上的这些,是目前最想记录下来的,不敢说这些琐碎的思索可以支撑起未来的人生阶段,但对于下一个五年,对我来说,足够了。当然,假如你能看到这里,也给你点一个大大的赞。(甚至可以无理由向作者讨要红包,转发我不会阻拦哈哈)
但就像我之前说的,假如没有这些经历,可能会觉得上面的感悟非常空洞,这很正常。不过烧饼总是会吃到的,该有的尝试也总是会有的,早或晚而已。我们只需要去不断经历、去不断体验就好,就像《明朝那些事儿》结尾的点睛之笔,“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一生”。但是,假如它恰好给你带来了某一瞬间不同的声音,那就非常有价值了。也期待你的反馈和私信。
对于万里之行,才刚开始迈出了第一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希望读到这里的你,也可以在朝着自己目标的路上,大步前行。
最后的最后,用尼采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对待生命这件事,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将会失去它。
这是我在这里,向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次信号。
Romen Zhang
于2022年11月5日 上海 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