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15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新京报讯(记者 戚望)寻冰、燃秋、半步园、凤来栖、绕芳甸、一叶知秋、几何之美、折叠意境山水这些柔美而有意境的作品名称,均出自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的一门课程作业。在该系开设的专业课《建筑设计竹结构建造》中,两个班的60余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用了一卡车的竹子,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学校张之洞像门前的空地上,搭建出8件现代艺术品。
竹结构与微花园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学通社赵佳懿 摄
一次大型的跨课程作业
为何想到让学生用竹子制作艺术品?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教授邵继中告诉新京报记者,竹结构是风景园林专业课的一个模块。以往都是以让学生设计图纸、模型为主,今年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他和另外几位任课教师商议决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真正地把竹结构做出来。
竹子是相对比较简朴的景观构建材料,比用砖、木构建更轻易,适合学生实践操作。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竹一直是文人精神的一种象征,我们想把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带入课程体系当中。邵继中说。
据邵继中介绍,虽然学生们实际上手只用了近一个月,但从前期设计到最终呈现的作品,两个班级的同学花了整整一学期的时间。学生们首先要根据竹子的弹性、韧性、结构特性等性能,每人手绘一份设计图纸;再逐步根据50:1、20:1、10:1的比例制作出模型;然后组成小组,商议出一个小组的实物方案。这是一个很跨课程的实践活动,从图上看,竹结构比较显眼。实际上,学生们设计的是一个综合性的花园,建筑设计、结构力学、材料力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都在这门课程中得以展现。
这么多的竹子从哪来?邵继中说,为了带给学生最好的课程体验,老师们从上学期就开始设计这门课程,课程组的老师从浙江的一家加工厂内,订购了不同型号的竹子、竹条、竹片。满满一大车,转运到武汉,还挺不轻易的。
学生正在拧螺栓。华中农业大学学通社赵佳懿 摄
实战演练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
邵继中对学生们的成果很满足,他们特殊有想法、有创造力,他们把结构力学的知识,上升到了艺术美学的高度。
半步踏进半步园,半步尽收百木色半步园构造小组的王宇飞和熊一丁告诉记者,他们组的设计灵感源于古典园林中的月洞门,借用环形框取景物,在相对清幽的小路上保持氛围、吸引视线。同时,通过纵深的S形曲线,表达竹材的韧度与流线美。为了强调三维变化,他们还在S形拱表面围绕麻绳。最终,花篱与拱形两层围合、内外呼应,形成半步园的完整结构。我们希望来者能收住疾行的心,驻足于那些未曾留意的风景
在设计过程中,如何让竹结构立住,是这个小组面临的难题之一。我们还没专门学过结构力学,所以只能靠之前的物理知识,加上老师给我们的参考资料作预备。王宇飞介绍说。在制作竹结构的过程中常用到电锯、电钻,对于这个8位成员都是女生的小组而言,都是第一次使用这些工具,挺有意思的。
半步园设计作品。受访者供图
调查地形、雨中搭建折叠意境山水组的学生王湘怡也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收获了很多。就读风景园林系景园专业的王湘怡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的模型都是用PVC板制作的,在黏合的部分也是用502胶。这次的体验很真实。
王湘怡还介绍说,在搭建的过程中,他们组的几名成员风雨无阻。她记得,在折叠意境山水完成的前一天,武汉下了一天的雨,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他们八个人坚持在雨中完成搭建工作。他们的作品已于两周前正式完成,这几天,几名同学正在忙着绘制最后要上交的设计图。他们也用视频记录下了这项大工程,这可能是未来工作的一次提前演习。
新京报记者 戚望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
-展览时间-
2018年3月30日2018年5月6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二楼
主办单位:浙江省博物馆
协办单位:浙江新东阳木雕有限公司
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
《周礼考工记》
古人把能工巧匠提到圣人的高度,正是这些能工巧匠用热情与专注,巧者述之守之生生不息的传承,摸索出巧夺天工的技艺,塑造出无数璀璨的工艺瑰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能工巧匠,继续着旧时技艺的香火和荣光,守护古老的历史,同时又在继续中创新,培养新人传承薪火,希冀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鹤舞
立体台屏 樟木
150厘米42厘米15厘米
山野之中群鹤集结,或展翅欲飞,或仰天长鸣,或金鸡独立,或低头不语,呈现出万千姿态,仙风道骨般的鹤,一举一动,看似毫不经意,却如舞姿般柔美。立体雕刻的技法,使雕刻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平面之内,更像是跳出了画框,变得鲜活起来;而鹤群脚底的一段原木,又巧妙地将雕刻主体连接起来,使作品的整体性大大增强。
香远益清
随形雕 金丝楠木
60厘米23厘米132厘米
作品保留了柱体原料的本身外形,荷花的枝叶从木头中生长出来,亭亭玉立,表现意象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营造出一种奇妙的意境。莲在开花的同时,其果实已孕育,这种花果同具的独特性及其紧密关系正是作者所关注的。作品中,干枯的荷叶、绽放的荷花,以及饱满的莲蓬,为我们揭示了生命之中因果循环的真理,更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收获
立体台屏 柚木
175厘米78厘米26厘米
两只白鹭于荷田捕得鱼食,难掩收获喜悦之情。荷叶掩映,水草曼妙,远处夕阳从云层中穿透,几只白鹭在落霞旁飞掠而过。荷叶伸展铺陈,底部大面积荷叶与流动水花托底,稳健飘逸。视觉黄金分割线上的白鹭,咬住的小鱼甩动鱼尾,试图摆脱的情景跃然而出,动作在这美妙的瞬间凝固。白鹭动感与落霞夕阳之静形成反差,极富意趣而又传神,自然和谐共生之美一览无余。
中国工艺美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其生存环境不断受到威胁,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已经斑驳和脆弱,如果这个传承链在某个环节中断,它们也将随风飘逝。
望月怀远
随形雕 小叶紫檀
135厘米55厘米40厘米
月圆之夜,登高而望,在皎洁的月光之下,托明月遥寄思念之情。作品以横向构图方式展现了广阔的画卷美景,散点透视的结构,辅以原木横向的肌理纹路,相互融合,更具整体性。此作品将诗词、水墨画、木雕三种艺术形态进行跨界融合,是东阳木雕艺术中极具创新性的文人题材木雕作品。
立根搏云
落地屏 楠木、椴木、菠萝格
500厘米260厘米50厘米
镂空雕、圆雕、半圆雕、浮雕等技法的综合运用,把榕树的树干肌理处理出鲜明的质感。榕树间的空隙如同相机的取景框,生动明快地摄取了大象嬉戏、姑娘沐浴的中景,以及河水欢流、竹楼静伫的远景,南国风情在大师的雕刀下呼之欲出。
新天鹅堡
台屏 椴木、柚木
120厘米80厘米20厘米
山麓之上,德国中世纪建筑风格的城堡巍然屹立,每一扇门窗、每一个台阶、每一块砖瓦都清楚可见;城堡背后,成片的原始森林,积雪的阿尔卑斯山和宽广的湖面,还隐约可见无边的绿野上漫步着的成群牛羊。圆形构图实现画面的景深与立体效果,底座以柚木雕刻的两只天鹅造型,托起整件作品。精细雕工与巧妙布局,让人如同置身童话世界。
保护传统文化是浙江省博物馆义不容辞的要务,因此浙江省博物馆经过周密的预备,推出以大师为代表的中国工艺美术系列特展,全面介绍竹木、玉石、漆器、陶瓷、金属等各个领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
忆江南
落地屏 椴木、柚木
153厘米100厘米45厘米
画面上垂柳依依,燕子双双,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河面上古朴的小舟与时尚的游轮参差点缀,江南风情的柔媚纤细,在细腻写实的刀工之下尽显无遗。河水泛出粼粼波纹,突破了东阳木雕传统的水波纹处理模式,动感十足。曲尺形的河道自上而下,营造出无限辽远的空间感。
天籁胜境
落地屏 椴木、菠萝格
400厘米250厘米88厘米
作品以几株藤萝缠绵的大树为近景,又取一身姿斜逸、枝干粗硕的大树为主角置于画面中央。树身右侧,两只孔雀互相对视,引吭高歌,硕大的尾翼披拂而垂,显出百鸟之王的优雅从容。旁边树上,各种鸟儿犹众星拱月,启唇协鸣,共同奏出丛林乐章。偌大丛林不见人影,但远处的吊脚楼,分明是人类活动的踪迹。一任天籁之音尽情流淌,正是人类对自然的莫大尊重。
祥
挂屏 樟木、花梨
175厘米135厘米20厘米
宏伟的雪山、纯净的青海湖、翱翔的大雁构成远影;慈爱的母亲、烂漫的少女、活泼的男孩,以三角排列构成视觉中央。母亲脸庞上的皱纹,三人藏袍上的纹饰,在超写实的细腻刀法下,质感与纹理完美呈现,尤其是少女的藏袍,借鉴传统剪纸与錾刻技艺,将皮革的纹路与毛孔表现得真实可感。作为点睛之笔,母女俩手中的羊羔,含蓄地表达出藏族同胞对吉祥平安愿景的祈盼。
缘木问道黄小明木雕艺术精品展是此系列特展的第三个展览,大师独具匠心的作品赋予古老的东阳木雕新的时代气息,让参观者充分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东方与西方的汇聚。
新世纪的呼唤
挂屏 榉木
160厘米160厘米7厘米
以浅浮雕为主要技法,借鉴了雕塑与岩画艺术,带着中世纪欧洲装饰风格。圆形轮廓代表地球,不同肤色的人物代表世界各族人民,底纹的太阳光线用无数只和平鸽轮廓组成,由大到小,表达了新世纪来临之际,世界各族人民对和平的呼唤。
香山九老图
落地屏 椴木、红花梨
565厘米280厘米50厘米
以横轴展现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九位诗人雅聚,取琴、棋、书、茶等元素,保持高古格调,又消减了传统山水景色的清冷意境,生动展现古代文人的高雅情趣。
宝月金荷
立体木雕
大红酸枝、椴木、竹丝、24K真金箔
直径150厘米 高220厘米
取意于中国传统庭院摆设荷花缸,以东阳木雕为主技法,兼容东阳竹编为装饰手法,是东阳木雕立体雕刻的创新之作。缸口用竹丝镶嵌一根藤回纹,雕刻连枝荷花图案;缸体以酸枝木、椴木和竹丝为材,以深浮雕技法,雕刻四幅山水建筑图案,同样饰一根藤回纹;缸内种植的荷花,以圆雕技法雕出,荷叶舒卷自如,荷花亭亭玉立,脉络清楚,并用24K金箔漆饰,华贵高雅。
四大金刚
挂屏 楠木、花梨
189厘米112厘米15厘米
这件作品是黄小明将东阳木雕艺术与唐卡艺术融合的创新之作,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娘本的唐卡稿为画面基础,将姿态与神情极其丰富的藏传佛教人物以木雕艺术形象展现,恰如其分地掌握了人物神态与动作,细腻传神地刻绘了四大金刚形象。唐卡的工笔细腻、色彩丰富,与东阳木雕的构图饱满大气、图像写实传神完美结合,成功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艺术跨界,开创了传统工艺美术领域的新篇章。
黄小明
1965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从艺近四十年来,坚持创新永远,创意无限,独创竹简式木雕、超写实木雕、多层叠雕、速写木雕等一系列新式木雕。创作的每件作品,既烙有东阳木雕的传统印痕,又张扬独立思索的强烈个性,使其成为东阳木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百余件作品获国家级、省级金银奖,数十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中国木雕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黄小明注意理论研究和资料整理,相继出版了《黄小明雕刻作品集》《黄小明木雕艺术》《黄小明室内装饰》《黄小明速写》等图书,发表了《浅谈东阳木雕传统工艺与现代理念的综合运用》《国画与木雕珠联璧合》《壁挂工艺新思维》等论文,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展览能从大师的身上看到一位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担当,唤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新审阅和爱好。让我们共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故宫皇极殿乾隆皇帝金漆蟠龙宝座
2005年 金丝楠木、楸木
龙椅:186厘米165厘米100厘米
屏风:450厘米420厘米
地台高:116厘米
乾隆宝座包括龙椅、屏风和地台三个部分。龙椅主体部分由金丝楠木雕成,靠背扶手上的十三条金漆蟠龙,形态各异,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刀法纤毫毕现。宝座各部件上的龙各不相同,屏风上的龙是深浮雕,屏风盖帽上的龙为立体雕,地坪围栏上的正侧面有各种各样的图案龙。扶手柱头上的龙呈球状,龙头露在外,龙身盘旋在球内。
金龙聚宝
立体木雕
大红酸枝、椴木、缅甸花梨、24K真金、竹丝
聚宝盆部分直径80厘米,高70厘米
底座部分直径150厘米,高108厘米
主体聚宝盆部分,数十条首尾相连的金龙鱼漫游于水草间,构成盆壁,深浅浮雕融合镂空雕的技法,使盆壁显得玲珑剔透,使人感受到金龙鱼生生不息的力量。底座以三座逐层收缩的方台构成祭坛式台面,八角亭阁式台座集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元素,以圆雕鲤鱼作为斜撑,栏间板浅浮雕云水纹,与聚宝盆上的图案一脉相承,完美衔接。作品寓意财源广进,福禄绵绵,传递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
展
览 信 息
展览时间
2018年3月30日2018年5月6日
展览地点
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二楼
资料 | 浙博工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