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20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对娱乐圈有所关注的人,都听说过奥斯卡、格莱美等奖项,但有一个奖项,因为太过低调,其实力一直被外界低估,然而,对于业内人而言,这个奖项含金量十足,在娱乐圈有着数一数二的地位。
它就是于2007年创办的、成功举办过35届盛大颁奖典礼、有着15年历史的华鼎奖。
1月8日,华鼎奖又有大动作,集团郑重公布,2023年正式品牌升级,这一决策的实施,将再次扩大华鼎奖在国际范围的影响力。
一起来看看,此次华鼎奖品牌升级做了哪些事。
一、明确奖项分类华鼎奖的表彰领域,相对其他娱乐奖项,涵盖范围极其广泛,包括电影、电视、音乐、公益慈善等,经过集团各位负责人的讨论,将各领域奖项名称升级为华鼎国际电影节、华鼎国际电视节、华鼎国际音乐节、华鼎国际艺术节、华鼎慈善之夜。
在名称上,突出了国际的概念,强调了华鼎奖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加强了品牌的知名度及认可度。
华鼎奖涵盖领域广,但细化的奖项分类,使内容多而不杂,并且凸显了走向国际舞台的趋势,且各奖项的设置,能够调动各领域工作者的积极性,激发个人潜力,为本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固定颁奖日期升级后的华鼎系列奖项,逢单数年的3月、6月、11月,进行不同品牌的颁奖;逢双数年,则集中全品牌在3月举办,推出华鼎颁奖季。
这种创新式颁奖日期的设定极具灵活性,同时也为其他娱乐奖项颁奖日期的设定提供了参考。
三、2027战略早在2018年初,华鼎奖集团就发布了2027可持续发展计划,为了加快华鼎奖走向未来的步伐,集团启动了世界青年电影短片大赛。从大赛的设置,足能看出华鼎奖集团谋之深远。
1、青年电影人
年轻人是一个行业的朝气所在,各行各业若要寻求发展,必须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与创意。世界青年电影短片大赛举办,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机遇与福利,助力优秀创作者实现梦想,而创作者个人价值的实现又能反作用于影视业,为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思路,可谓一举两得。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青年电影人,华鼎奖集团提出了未来三年的全球短片事业发展计划,长期、稳定且高效地培养人才。
2、立足亚洲,面向全球
2027可持续发展计划并不局限于亚洲,而是放眼于全世界,它创建了一条连接东西方各国的渠道,既要输入,也要输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开阔了从业者的视野,丰富了见识,这将会打破影视业发展瓶颈,为创作带来全新的突破。
华鼎奖立意深远,没有被广为人知的最大原因在于它从不追求流量,不炒作热点,而是以踏踏实实,以专业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
公正公允、权威专业的华鼎奖必将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相信华鼎奖集团此次的品牌升级,会使华鼎奖越办越好。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假如让你给现在的生活、现在的自己打分,那么1到10分,你觉得可以打多长呢?
我会给自己的生活打6分,因为确实其中有一些并不是我想要的,但我也知道,这是我必须放在肩膀上的;我会给自己打5分,因为虽然天天都在忙忙碌碌,但我也知道,其实我还可以再往前走走。
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现在自己的生活与自己,但我想,你也会跟我一样,认可其中一部分,而不认可,甚至极度否定另外一部分。
那就权且当作你也会跟我打一样的分数吧。
只是不知道,对于眼前的生活,你是希望继承、有所改变,还是逃离呢?
先不要着急说出你的答案,假如不介意的话,还请先听我多唠叨几句。
虽然在心理行业已经呆了一些年头,但却不像其他行业一样,呆的久了,感觉自己越来越纯熟、工作越来越轻松。
反而现在失去了好奇、变得谨慎,也不像之前一样,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特殊优秀、特殊有能力的人。
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接触心理、心理辅导越久越熟悉到它们的局限性,以及在这些年的辅导历程中,虽然有幸收获了一些认可,但也确实辜负了很多期望。
陷入某种困境的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的想要走出来、想要远离困境。这样的说法,我想你也会认同。但是在现实中,却并不是所有人都如此。
记得在前些年,就碰到了一位这样类型的朋友。
她是一位40来岁的女性,在24岁的时候碰到了现在的丈夫,并在1年后与对方结婚。婚后的生活也和很多普通家庭一样,丈夫负责在外面赚钱养家,她辞了工作在家用心带孩子。
在孩子6、7岁的时候,她跟丈夫商量,觉得自己在家里呆的太久了,有些脱离社会,想要重新找份工作。丈夫觉得虽然孩子已经上学了,但是现在家里也算有点小钱,就没有同意,还是表达了希望妻子照顾好家庭的愿望。
妻子看他那么说,内心里的冲动也被打消了一些,就继承在家忙里忙外,偶然跟朋友小聚。
这样不用太操心、不用很忙碌的日子,确实挺让人羡慕的吧?
她的朋友也常常说她嫁了一个好男人,这辈子都不用愁了。
可在婚姻的第15年,他们遭遇了结婚以来最大的,也是最俗套的矛盾。她从来没想过,一直对自己恩爱有加、百般照顾、从不在自己身上吝啬金钱的丈夫,居然在外面不仅有第三者,还有第四者。
因为这件事的打击,她在医院呆了有半个月。随后又过了快两年以泪洗面的生活,实在遭不住了,就产生了我们之间的对话。
她告诉我说,我现在状态真的很不好,我很担心就这样弃孩子而去,能不能请你帮我调整调整自己的状态。
我回答说,调整状态并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让我比较好奇的是,我们的交流中,你只字不提离婚,是因为?
我并没有想要打算离婚。
没想要打算离婚?
可能现在的你和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我一样,内心里放满了问号。
接着我就问了她没有这种打算的原因,她讲了自己的理由,说自己脱离社会太久了,也没有积蓄,离婚虽然能分到点钱,但自己这个年龄,不能一直指望那点钱,所以怕离婚之后自己生存不下去;再加上她也担心自己走了之后,孩子会被冷落,所以,即便是为了孩子,她也至少要守住合法妻子的身份。
可能会有朋友认为她是一位伟大的女性,选择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但在我看来,她只是没有能力独立、惧怕独立,所以需要继承依附在这段婚姻中,哪怕丈夫依旧在外面花天酒地、哪怕内心知道呆在这段婚姻里只会更难受。
是啊,离婚她做不到,她需要这个家庭为她提供的物质、需要这个家庭继承为自己遮风挡雨、需要这个家庭存在,让她不至于面对这些年的付出太不值得这样的事实,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询问在这种状况下苦中作乐的办法。
她现在过的并不好,但我确实也让她失望了。
因为我觉得相对于如何苦中作乐,她更需要的是独立、更需要的是能够不依附、更需要的是有能力一定程度的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一位对自己生活比较有决定权的朋友。
他跟我年龄差不多,而所有熟悉他的人,基本上都会跟他保持一些距离,原因就在于他太喜欢做决定了。只要他在场,基本上聊什么话题、去哪儿、做什么、吃什么、喝什么等聚会的主要内容都得他来定。
甚至于,出现不同意见了,他就会不开心、发脾气、会想尽办法来证实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然后让对方来屈服、听他的。
社交,讲究的就是一个轻松、舒畅。所以即便再念及旧情,他身上的控制欲,也让很多人不喜欢跟他在一起。
起初,我也挺好奇为什么他会变成这样。后来有次一起吃饭,看到他用命令式的语气让父母快过来接他、对着父母破口大骂,而父母一再哄他,顺他。我也明白他为什么会如此了。
其实我想你也能猜到,原因就是他的父母对他太好了,即便面对孩子当面破口大骂,也像下属面对发脾气的领导一样不断赔笑、不断哄、不断认错。
小的时候,我们都是父母的掌中宝,父母会把好的东西留给我们、会满意我们的诉求,所以也逐渐养成了你们就得听我的、我就是对的、我就是世界中央这样不符合实际状况的认知与习惯。
这些认知与习惯,假如放在小时候,那不会有太大问题,因为我们有父母罩着、有社会舆论罩着,即便犯些错误,也基本会以孩子还小、童言无忌、跟孩子一般见识干嘛等形式略过,不用承担什么责任。
可逐渐长大了,状况也就变了。
小时候我们顶多摔坏茶杯、打破人家的窗户、在别人的车上上乱写乱画。而慢慢的,我们能做的事情就不只是这些了。
同时呢,年龄还小这个光环,也会因为我们的成长而变成你都这个年龄了,怎么连这都不知道,以及你看你现在像个成年人么。
是啊,随着长大,我们能做的事情多了,需要承担的也多了,父母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将我们护在身后了。
而刚刚那位朋友,始终活在旺盛的掌控欲中、始终活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中,他的一言一行看似是由自己决定,实则是被掌控欲与影响控制和决定,那他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基本就可以预见了。
所以,我觉得与控制人生同等重要的,还有从过去、欲望、情绪等中走出来,变得不被它们决定,而是一定程度的控制它们、控制自己。
虽然,人不可能绝对的预知未来,但任谁也都会在看到前面两位朋友的故事后,觉得按照他们的状态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就只是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内心越来越焦急。
而这样的未来,谁想要呢?
在与一些有焦急症的朋友交流的时候,我发现他们虽然各自焦急着不同的东西,但其中有一样类似的,就是对自己未来的担忧。
像最近碰到的这位朋友:
她呢,一开始是担心自己患有乳腺癌。虽然去看了医生、做了检查,医生明确的告诉她,她胸部的硬块是正常的结节,但她的内心也只是安稳了一段时间,接着就又开始担忧了。
而一段时间之后,她内心的担忧由我是不是要得病了、我是不是要癌症了,转变为我是不是要早早的离开这个世界了、我是不是要得绝症了,然后又转变为未来我的父母可怎么办呢、假如未来真的那样,我还不如早点死了算了。
你看,她的想法是不是一般悲观,变为比较悲观,然后又变为特殊悲观呢?
人的情绪是由我们对当下的解读来决定的,即我们看到好的方面,就会产生开心的情绪、看到不好的方面,就会产生负面的情绪。
那么,这位朋友的认知、想法,由一般悲观开始逐渐变为特殊悲观,相应的焦急程度也自然会增加。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出门后忽然不确定自己是否锁门,接着随着离开的距离不断增加,内心的焦急也不断增加,最终被焦急打败返回确认门是否锁好的经历。
假如有,那我想你一定明白,当内心的焦急不断增加时,我们真的会被不确定感包围。而为了挣脱不确定感,我们就会选择回家,通过确认是否锁好,来消灭不确定感,收获确定感。
但这样的模式,一次两次可以,多次之后,真的可能会衍生出强迫症呢。
不信你看,刚刚那位朋友,不就是因为认知、想法不断变得悲观,焦急程度才不断增加,最终内心失衡的么?
而按照这样不断悲观、屡次屈服于焦急的模式生活,是否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窄呢?
焦急的朋友,与平时很敏感的朋友、内心不能放疑问的朋友等都有一个类似的特点,那就是缺乏承担能力。
当我们能承担受内心的焦急,并带着焦急生活的时候,认知与想法最多只是停留在我是不是要得病了这个层面,而不会因为负面想法出现后我承受不了,内心出现慌乱而往更负面的方向想。
同理,我们能够承担外界的流言蜚语、能够承担内心有疑问,也就不会陷入因为纠结睡不着觉、因为得不到答案而吃不好的状况里。
那么,提高自己的承担能力、耐心、耐受性,就变得比较重要了。
我们都会长大,这是谁也不能抗拒的现实。而随着长大,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屋檐,也再也罩不住我们了。假如我们还是不愿意做出一些改变,那么曾经粗放成长过程中留下的坏毛病,就会使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活的越来越辛劳。
而我知道你自然不想要这样的生活,所以无论你是否愿意,都需要经由掌控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承担、耐受、耐心、面对等方面的锻炼,而让自己活成一把能为自己遮风挡雨的伞。
这样不仅自己会轻松,也能在需要的时候护着曾经护着我们的父母,不是么?
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文章能协助你看到世界真实的样子,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