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在上世纪动乱时代,有一位母亲,她辗转四川、台湾,抚养了七个孩子长大成人。忙碌一生,她是孩子心中“既传统又开明,既严肃又暖和,既勇敢又风趣,既有爱心又有聪明的母亲”,她就是王雅清,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的母亲。李开复曾说道:“母亲对我的影响至深,甚至我今天取得的任何成就,都来源于母亲的教诲、牺牲、信任和支持。”
李开复一家,母亲王雅清怀抱的正是排行最小的李开复
月亮父亲,太阳母亲
在《世界因你而不同》自传中,在谈到父亲与母亲教育差异时,李开复用了一个比喻:月亮与太阳。父亲李天民是月亮,冷静、理性而朦胧。父亲寡言少语,常常待在书房里写作读书,也不爱逗孩子们笑,父子间唯一的独处时间,便是天天李天民去散步,李开复出门上学的一小段路,对此,李开复说道:“在平静的岁月里,父亲对我的影响,是通过读他的书,听别人讲他的为人,解读他的梦想而形成的。”
相比无声的父爱,母亲王雅清的爱显得浓烈而艳丽,在王雅清去世后的悼文中,李开复写道:“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无法用言语形容,对于母亲,我布满感谢、感恩和感动。母亲送我的十件礼物,塑造了我的性格,建立了我的自信,奠定了我的基础,教导了我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更留下我一生最温馨难忘的回忆。”李开复在文中提到的十件礼物,最重要的便是三件,给予他生命、做李开复的良师益友以及传递家国情怀。
补贴家用的半边天
1919年,王雅清出生于辽宁的务农家庭,随之而来的是战役时代,为躲避日军侵略,时年只有12岁的王雅清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离开东北,她跳上火车,跟随东北人成立的流亡中学漂泊异乡,6年之后,她考上了上海东南体育专科学校,短跑甚至拿到过全国第二的好成绩,这段年轻时期跌宕起伏的历险记,深深影响着王雅清的性格,她热情爽朗,又坚定倔强。1938年,在聆听抗战宣讲的讲台上,人群之中,19岁的王雅清看到了正操着一口川音演讲的李天民,他的专注和激情打动了王雅清,在他人的撮合下,这一对年差十岁的年轻人随即相恋,并在1939年走入了婚姻殿堂。
当时,王雅清只有20岁,而李天民却已经经历过一段婚姻,前妻去世后留下两个孩子,作为后妈,王雅清一开始并不被孩子们所接纳,两个孩子甚至拿东西扔她,但王雅清却并不抱怨,对待两个孩子视若己出,孩子们后来也接纳了王雅清,将她当作亲生母亲看待。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王雅清又接连生下四个孩子,而李天民的收入远远不够抚养成群的孩子。为了贴补家用,王雅清从家庭妇女转变为职业妇女,在台湾金瓯女中当体育教师。
1961年,王雅清又怀孕了,当时王雅清已经43岁,家中已有六个孩子。医生也颇感为难地告诉王雅清,这个孩子要么智慧绝顶,要么很大可能是痴呆儿。执拗和冒险的天性在王雅清身上又一次表现出来,她咬住嘴唇,轻轻地说出三个字——我要生。
1961年12月3日,孩子出生了,茁壮健康,取名为李开复。而在李开复长大后,王雅清告诉他:“当时正是一种信念,觉得会是一个非常智慧健康的孩子,才不顾一切地将孩子生下来。”
独裁又关爱的良师益友
老来得子,又是全家最小的孩子,李开复被王雅清视若珍宝,就像李开复所说的那样,母亲的爱像太阳,温暖、无私而透明。王雅清包容李开复的淘气和童心。一次,邻居夸口说在水池里养了100条鱼,李开复偏不信,带着几个孩子,趁邻居不在家把水池放干,结果发现水池里只有50多条鱼,在这一阵折腾下,邻居家的鱼死了不少,气急败坏的邻居来找王雅清告状,王雅清一边道歉,却也一边偷笑,原来她也觉得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顽童”的李开复,有着一个同样“顽童”的母亲。
在李开复对母亲教育的形容中,提到了两个要害词,关爱而独裁。在生活中,王雅清对李开复的照料无微不至,而在涉及与李开复成长未来相关的事情上,在学习和品性的要求上,王雅清对李开复则十分严肃。每逢背书,王雅清都会亲自监督,要求李开复一字不错,有一个字错了,王雅清就会用竹尺打李开复手心,有一次甚至尺子都被打断了。在母亲的严格要求下,李开复小小年纪就阅读了上百本书,并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在《世界因你而不同》中,李开复曾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学刚刚上了几个星期,家里有个阿姨来串门。问我:“学习成绩怎么样啊?”我扬扬自得地说:“我都没见过99分长什么样子!”没想到,我刚夸下海口,第二个星期考试就得了个90分,而且跌出了前五名。看到我的成绩单,妈妈二话不说,拿出竹板,把我打了一顿。我哭着说:“我的成绩还不错,为什么要打我?”“打你是因为你骄傲、自大,你说‘连99分都没见过’,那你就给我每次考100分看看!不只要好好学习,还要改掉自大的毛病。别人真心夸奖你,才值得你兴奋。自夸是要不得的,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懂了吗?”
“你应该去,那里培养了很多了不起的人!”
童年时期,李开复跟王雅清的关系十分亲密,母亲王雅清是李开复的良师,也是益友。正如李开复所说:“母亲像打造一块璞玉一样,精心地打磨和教育我,教会我什么是严谨和务实,什么是品行和礼仪,什么是快乐和温馨,什么是忠孝和诚信。” 她最常常说的话是:“你应该成功,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成功。”
1974年,李开复为母亲王雅清制作的母亲节卡片
在1971年时,大哥李开宁回到了台湾的家中,这是他在离家前往美国9年后第一次回家。大哥希望带李开复接受西式教育。但要不要让儿子去美国留学,却成为摆荡在王雅清心中的天平,一边是从未离开自己半步的儿子,自己也是受着传统教育长大;一边是西式的教育,李开复的哥哥姐姐们也在美国读书扎根。终于另一种信念占了上风,王雅清希望李开复能通过留学,被锻造成为一个“融会中西”的人才。虽然李开复当时年纪尚小,不懂得出国读书的意义,王雅清还是拉着他的手,对他说道:“你应该去,那里培养了很多了不起的人。”
为了帮助李开复适应美国生活,王雅清也跟着李开复陪读,照料他的饮食起居。在异国他乡,王雅清没有朋友,语言不通,饮食也不太适应,天天都躲在房间里看电视,但英语她也看不懂,唯一看得懂的是一个猜价格的节目。即便生活环境语言不通,文化迥异,王雅清仍旧每年会花6个月的时间在美国读书,这样的陪读生活,延续了整整七年。
回到台湾,王雅清要求李开复每周都用中文寄回一封家书,而每封家书,王雅清都会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找出错别字,并在回信中把错别字列出来,这是王雅清传递给李开复的家国梦,深深的中国情。
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裴斯泰洛奇认为,爱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元素。只有爱,人与人之间才有和谐相处的希望,社会才会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而类似葛笃德、王雅清一般的平凡母亲,给予孩子们的正是爱和实际行动。有一句教育名言是:“大多数社会问题都是由脖子上挂着钥匙找不到妈妈的孩子造成的。”而毫无疑问,葛笃德之于孩子,就如王雅清之于李开复,是前行路上的导航者,也是开锁人。
作者:王玉玲
参考资料:《向死而生》、《世界因你而不同》(李开复著),《林哈德与葛笃德》(裴斯泰洛齐著)。
本文详见于【《家族企业》杂志2022年3月刊】 未经本刊授权,不得转载;经本刊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