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9-12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01
潜意识里,我觉得自己同二十多年前刚出校门的小伙子并无二致。虽然体力下降,但内心依然有梦想,仍感觉到一片广大的、不可猜测的未来在前方。
然而日历告诉我,自己已经四十五岁了。
这是什么概念呢?闻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他影响巨大的著作《江村经济》中有一张1930年代的、对太湖附近江村(自然村)的人口统计表,其中的统计目录有「4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50岁以上的老年男人」两项。
我不记得老年妇女和男性各有多长,只注重到了这个年龄划分,着实令我诧异。意即100年前,女人过了40就步入老年;男性好些,到50才丧失劳动能力。
若据此标准来看,我还有五年时间即可「躺平」。真有些喜忧参半!喜的是很快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休息了;忧的是我周围的大部分异性已然是老年了,真乃岂有此理,不知她们作何感想。
02
实际上,生日书怀应该挑选「坎儿」和「节儿」,比如,六十,七十三、八十四之类。
然而,由于如今的生活节奏迅疾,终日奔忙,少有闲暇,在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和内心之间,冲突剧烈,「怀」很多,书一书亦不妨。
03
想到自己已经四十五,第一感受是难以置信。
一方面,在我印象中,我还是个孩子呢这好像刚刚过去不久,我对小学的许多事记忆犹新,大部分人生经历都能从记忆的深海中打捞上来,耳熟能详恍如昨日。
另一方面,这种感觉面对的现实却很残酷,身体发福,视力下降,无论到哪儿都是首先四处寻找电梯,常被生疏人称作大叔还好没孩子叫爷爷。
从理论上说,我是经过了二十年的时间从青年走到现在的,但是深究一下,这种变化很像是某一瞬间发生,那一刻前后判若两人。但我找不到自己的这一刻在哪里。
据此而言,人的生长不是线性分布的,而是台阶式的,上了一个台阶,度过一个平台期,然后就在某一刻再上一个台阶。最后一阶就是死亡,之后进入最漫长的平台,以待来世。
04
通常来讲,我们习惯以十年为一个阶段,过了四十就「奔五」,但真感觉到「奔五」,乃四十五以后的事四舍五入。
于是我很想告诉周围的朋友,我已经正式「奔五」了,请同志们今后对我温柔些、轻拿轻放、头朝上、不要胡乱涂抹等等,因为老人是很脆弱的。
与此同时,我又感觉自己不是老人。
按照国家规定,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说不定未来还要往后推。文艺界尤其是书法绘画界,有人把65岁以下者统称作「中青年艺术家」。
这给我壮了胆!如此看,我正值壮年,还有数不清的人生偶尔性在等待,起码还能为社会发展再做二十年贡献。虽不能像中青年艺术家那样戴上贝雷帽留着小辫子到处接受粉丝的崇拜,但也能在自己认识的领域里「有所为」嘛。
社会处在很大的加速发展之中,或许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人类到火星上生活。坐着宇宙飞船四处飞奔,这让人「有所盼」。
05
四十五岁是很尴尬的年龄,在中学生眼中我们是一批很老的人了,然而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天天在繁忙工作之余,不知不觉发现肩上的担子忽然变重了。
孩子未成年,父母已年迈......各种事情接踵而来应接不暇。
过去躺到床上一觉到天明,现在常常后半夜醒来,独坐在沙发上愣神,喝茶,大脑一片空白,等待着新的一天。
而这「新的一天」不会有太多新意,无非是各种工作,推不掉的应酬,既不新鲜,也没太大滋味。
中年的味道大概就是这种看似按部就班却能够泰然处之吧!年少时的理想一一放弃了,虽没有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所谓油腻,大抵如此。
并且再没有理由偷懒,上有老,下有小,安置一家老小,照料吃喝行住,居安思危,长吁短叹,总之不轻松。
06
到了生日,我想到的不是生日快乐歌和甜腻的蛋糕,只感觉人生多了一层暮色,灰蒙蒙地罩在头顶。
虽然嘴上不认,可内心的观念却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最典型的莫过于心态日趋保守而得意,但也没有「发思古之幽情」,只是感觉世界再大也和自己关系有限。
年轻时雄心万丈,牛能吹到天上;如今见了谁都客客气气,不是因为谦虚,而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再也不想冒险了。
我们只对自己经验的事物有掌握,凡道听途说的东西都成为值得怀疑的对象,尤其是那些热衷讲大道理的人,越看越不顺眼。
生活节奏再快,也挡不住我们内心世界慢下来的事实。
过去豪气干云,喜欢啸聚豪饮;如今慢条斯理,开始精致地饮茶,发呆,打发时间,如果有一个人坐在我对面敲木鱼,我也不会太反感。
07
年纪大了,还有一个变化是目光变得浅陋而庸俗,这是没办法的事。
经历的事越多,越感觉到做事不易,因此只喜欢做简朴的、缺乏难度和短期见效的事。这听起来就很俗。
比如我们年轻的时候有莎士比亚的胆量,打算写很多本世界名著,如今看来这根本不可能。那写一些简朴的、雅俗共赏的小文章呢?或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
《战役与和平》不是一晚上能将就写出来的,几十年如一日地投入时间、经历、心情和思想,还摸不准最后效果如何,这不是中年人要做的事。
如此看来,中年不仅变得浅陋庸俗,也日益老奸巨猾了。
这时候最大的变化还在于可以理直气壮地「保守」,保守是贬义词,大家都不好意思承认,年龄大了则不然,不仅承认,而且认为是人生的必须。
假如一个中年人,还不能坦诚地以自我和家人为中央,重新定位自己关注的视野,那么这家伙不是个糊涂蛋,指定是个厚颜无耻的骗子。
08
这时候,人的欲望具有双重性,变得很复杂很虚伪,既想得到什么,又害怕失去什么。
打个比方吧,假如走在街头迎面遇上一位风姿绰约的美女,年轻小伙子是特殊想与她猛烈地恋爱或长相厮守;而中年人却是不停地琢磨这些事情可能带来什么后果,虽然顾虑重重却又心有所惦。
其实,这是一个可以扩展到我们针对所有人和事的双重性态度。
这有什么不好吗?也没有。人就是这样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吾辈尚难企及。
09
人到中年,生日就没有值得祝贺之处吗?
有!
最起码我要祝自己生日快乐!我的父母、哥哥姐姐、妻子孩子也会,我的知心老友亦然。
人总是被一些社会关系所支撑的,否则我们就无以为继,找不到自己在这个纷繁复杂、快速变化的社会上努力生存的理由。
我会在生日之际,想起小时候的桃花红杏花白,那些尚未成熟就被孩子盯上的瓜果梨桃,童年的玩伴,同窗挚友;想起父母的养育之恩,以及他们从无怨言的勤苦的一生。
这些都让我觉得生日是快乐的!
中国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出生。中国围棋棋圣聂卫平出生。PHILIPS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片CD。
1、中国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出生。华彦钧(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男,即阿炳,出生于无锡市,民间音乐家,正一派道士,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是中国一位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阿炳刻苦钻研道教音乐,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华彦钧4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常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阿炳的日子过的很苦,但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他不甘心做一个亡国奴,于是就将日寇和汉奸的罪行编写成说唱新闻,走街串巷地高声大唱。
正因如此,阿炳总是遭到日本人的毒打,他的乐器也被日本人砸坏了,不过,阿炳坚信抗战一定会迎来胜利,所以,即便被打被骂,他也从未屈服过。
阿炳的坚持是准确的,抗战胜利后,他就以惠山听松石为题材,创造了二胡独奏曲《听松》,这首曲子豪迈不羁,布满激情,生动地展现出中华民族必胜的决心。
1950年12月4日,华彦钧因病逝世,享年57岁。
阿炳现留存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六首。
2、中国围棋棋圣聂卫平出生。聂卫平,1952年8月17日出生,河北深县(今河北省深州市)人。中国闻名围棋职业棋手,杰出围棋教练,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兼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棋院技术顾问。
1982年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九段。1988年被授予围棋棋圣称号。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
他在前四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11连胜,为围棋在中国大陆的普及产生了深远影响。著有《我的围棋之路》、《聂卫平自战百局》等书。
3、PHILIPS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片CD。第一张CD是在1982年8月17日诞生的。Philip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片手掌大小、散发彩虹般光线的塑料盘片CD。而全球第一张CD唱片,是瑞典乐团ABBA的《The Visitors》。
从那时起,闪闪发光的CD碟片凭借优良的音质和耐用性,逐渐取代了老式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