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8-25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丈夫去世不让妻子送葬,并不全是迷信,而是有一定的道理,看完最好照办!
自古以来,人们都十分重视一个人的丧礼,究竟死者为大,而且去世的人也是一个家庭的至亲,所以会制定很多规矩,在葬礼上,不得对死者有任何的不敬
有些规定看似比较奇怪,甚至让人觉得很迷信,比如不能让家属靠近死者,更不能让猫咪靠近灵堂,还有一些地方,不能让另一半去送葬,然而,有些规矩并不完全是迷信,还具有一定的道理,看完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我们这边就有这样的说法,而且通过我的观察,基本上也都是这样做的,好几对夫妻都是中年丧偶,但是我发现丈夫不会去送葬,妻子也不会去送
其实并不是他们懒得去送,或者不近人情,主要是有以下两个原因
1、夫妻情深,最后一别太过于悲痛
古人之所以会有这个规定,主要是考虑到夫妻的感情太深厚,另一半去世了,就是沉痛的打击,假如还去送葬的话,根本受不了那种生离死别的打击,入土了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了
最近几年,我们村子就去世的两个年轻人,他们的配偶都没有去送葬,有一位是在骑车的途中遭遇了意外去世的,在出殡的时候,我似乎只看见了他家的亲朋挚友,以及死者的儿女去送葬,并没有看见他的妻子
因为妻子早已悲痛到不能自己,好几天都是在家里面闭门不出,还要留着几个亲人安慰她,究竟此生挚爱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悲痛之情溢于言表
还有一位是妻子去世了,给丈夫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天天都是茶不思饭不想,每天伤心流眼泪,甚至连走路也走不稳
况且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最亲的人不是你的父母和儿女,而是你的另一半,可想而知,英年早逝的配偶,会给剩下的另一半造成多么沉重的打击,本来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实在令人猝不及防,根本没有应对之策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夫妻关系也可以说是放在了第一挡的位置,假如妻子去送丈夫最后一程的话,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下葬,心里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究竟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还是因为相爱才走到一起的,在下葬的那一天,还处于最大的悲痛之中,这一切来得太过忽然,一直都没缓过来,还要让她目睹下葬了整个过程,又是心灵上的一次折磨
所以为了顾及妻子的感受,人们也就不让她参加了,有一些感情深厚的,连路都走不稳,还需要别人搀扶,而且墓地又是在很远的山中,道路坎坷不平,很轻易造成体力不支,要是她看见丈夫被一搓黄土掩埋,可能会悲伤到晕厥过去,为了防止意外的发生,以及照顾她的情绪,所以人们也不会让她参加,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感情好不说,身体还特殊的虚弱,弄不好刺激太大,也可能跟着走掉
而且很多地方都实行了火化政策,假如让妻子看见丈夫烧成了骨灰,更是让她难以接受,就算是一些亲人看了也会悲痛不已,更别提最亲最近的人了,我奶奶火化的时候,推出来看见了一堆骨骼,爸爸第一次目睹这样的场景,彻底悲痛到脚发软、头晕目眩、站不稳,回来后整天郁郁寡欢
所以关于这一点,不是什么迷信的说法,而是有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了活着的另一半好
2、迷信的说法,认为人死后还有魂魄,对妻子不利
还有一种说法,通常古人们认为人死后是有灵魂的,肉体虽然死亡,但是灵魂不灭,死人为阴魂,活人有阳魄,妻子会对丈夫非常的不舍,但他们已经阴阳相隔,完全不在一个世界
死去的丈夫也很舍不得妻子,所以会把妻子的魂魄勾走,这是很危险的一件事情,所以人们特殊的忌讳,因此,就不能让另一半去送葬了,不过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写在最后
不让妻子去送丈夫,也不完全是迷信的说法,比如,避免造成心灵上的创伤,所以不能目睹那种悲伤的场景,否则她的身体垮掉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还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丈夫死掉了,妻子去送殡,看到了下葬的场景,她因为悲伤过度,无法接受,趁人不备,一下子撞在了石头上,就这样跟着丈夫走了,为了避免悲剧重演,所以人们规定另一半死后,活着的另一半不能去送殡
其实这个做法能够照顾到妻子的情绪,避免造成过度的悲伤,因此古人流传下来的很多规矩都是有道理的,我们应当照着办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各地的风俗也很不一样。在民间更是有十里不同俗的说法,但是有一种习俗在全国各地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夫妻俩中的一人先去世了,在出殡的时候,剩下的那个是不宜相送的。那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夫妻间的感情深厚又怎么不能去送爱人最后一程呢?
那是因为在民间有着这样一个说法,要是丧偶后,想要再婚、再嫁就不能去送;万一去送了以后被别人知道了,那有些人是不敢与之再婚的。当然去送了,以后反悔再嫁、再婚也是可以的,只不过一般都是要过几年再婚或是再嫁,不然会被别人嘲笑感情太假。
还有一种就有些迷信的意味了,传说人死了以后会非常眷恋生前的一切,灵魂就会不甘于离去,这时候感情深厚的配偶再来一送,就有可能把活着的人也带走,一起再续夫妻缘。当然了,这只是迷信的说法是完全没有科学根据的。实际上是怕活着的人与去世的配偶感情太深厚,看到自己的爱人被埋葬或火化了,接受不了,情绪失控发生危险,这也是一种对活着人的保护。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记者 袁秀月)热烈祝贺XXX同学荣升小学生、小学入学礼,给孩子满满的仪式感
随着开学季来临,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一种特殊的仪式感家长为升入小学的孩子办一年级入学仪式。
社交平台截图
仪式中,一条红色的大横幅、一条写有好好学习、每天向上的红色绶带通常必不可少。伴随着《欢送进行曲》等认识的背景音乐,入学仪式开启一项项议程,如家庭成员挨个送礼物、送寄语等等。
礼物也都有着各自寓意,如敲盆代表一鼓作气,大葱代表智慧伶俐,苹果代表平平安安,橘子代表大吉大利,棒棒糖代表越来越棒等。
资料图:老师为一年级新生点朱砂。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入学为啥要有仪式?
其实,人们对于入学仪式并不生疏。有说法称,过去,入学礼被视为人生的四大礼之一,与成人礼、婚礼、葬礼相提并论。古代入学礼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环节。
如今,仍有很多中小学效仿古人,举办传统的入学礼。意在通过仪式,让孩子感受传统文化,知书明理,尊重师长,树立善正的行为规范,也寓意着新的征程从此开启。
资料图:在点朱启智环节,先生在学童的额心点上朱砂,寓意孩子从此开启聪明,目明心亮。晓东 摄
不过,这种入学礼通常是集体的仪式,类似于今天的开学典礼。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注意从家庭的角度,单独为孩子办入学仪式,尤其在新的学段开始时。
有网友评价,入学办出了加冕的仪式感。有网友表示,好意头,明年也给孩子整一个。还有网友调侃,比我结婚还隆重。
社交平台截图
为啥办入学仪式,只是为了热闹吗?来自辽宁大连的于蕾认为,孩子步入小学是人生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小学是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的养成阶段,学习内容也都是日后学习的基础,这都是很重要和要害的。
因此,他们全家都把孩子上小学看得很重要,才预备了这个仪式,想让孩子知道这个阶段与以往幼儿园、学前班是完全不一样的,让他感受到变化,并知道父母会陪伴他接下来的小学时光。
孩子特殊开心,说还有点激动,对开学布满了期待。我们搞这个仪式全家都很欢乐,做家长的就期望孩子拥有一个快乐、布满回忆的童年,在小学阶段培养好爱好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做有高尚情操、布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于蕾说。
资料图:一年级新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心愿卡。 中新社记者 刘新摄
这种仪式感有必要吗?
不过,入学的仪式感也面临着诸多争议。此前不少学校跟风举行各式各样的入学礼,曾引起网友吐槽。有不少网友认为,入学礼更应注意内涵,而不是一种形式。
有专家则表示,作为入学仪式,学校举办入学礼还是有必要的,但以怎样的理念来举办入学礼,就大有讲究。入学礼最主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尊重专业知识。
资料图:一年级新生展示自己开笔破蒙写的人字。中新社记者 张斌摄
又一年开学季来临,家长为孩子办一年级入学仪式也在网上引起讨论。有网友认为,花样太多了,搞复杂了,没有必要。有网友提出,这种仪式太隆重了,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对此也有家长在社交平台回应称,横幅加绶带一共20元,只是想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一年级的仪式感,激励他努力学习。还有家长概括,称仪式成本低、满意感强。
来自四川的李溪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以前,他们家里除了生日外没办过其他仪式。最近,孩子即将上一年级,她和家里人商量,想给孩子留下一个阶段性的记忆,就预备了一个入学仪式。大姑写演讲词,二姑来主持,弟弟是气氛组,全家都参与进来。
我们自己本身得到了这个仪式带来的快乐,孩子也觉得挺新颖、挺开心,觉得全家人对他上小学这件事比较重视。李溪说。
资料图:一年级新生将自己制作的心愿卡投入心愿箱。 中新社记者刘新 摄
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央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看来,仪式感是一种教育艺术,孩子是需要仪式感的。当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是由以玩为主的幼儿生活转向以学为主的儿童少年生活。在这个重大转变面前,通过一些有仪式感的活动,让孩子在心理上重视,产生一种光荣感,对孩子成长是有益的。
当然这种仪式感,需要注重导向性,就是什么样是一个好的小学生,如有礼貌、爱学习、肯探索,就是好学生,不要强化当学霸,更不宜规定考前三名、争百分,因为功利化的导向对孩子是不利的。孙云晓说。
他强调,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转折性的重要契机是可以有仪式感的,例如加入少先队、升学、过生日等等,家长可及时对孩子加以鼓励与引导。(应受访者要求,部分人名为化名)(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上一篇:送礼经验:50岁男人血压多少正常
下一篇:送礼经验:送40多岁男人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