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人们常说:“幸福生活甜蜜蜜”。对于甜味的追求,使得世界各国人们都在持续不断改进制糖技术。在唐朝之前,中国人的甜味主要来源于粮食熬制的饴糖、和天然的蜜糖、以及甘蔗。
季羡林先生的《糖史》,引用许多唐朝之前的人们食用甘蔗的典故。比如曹植的就有“都蔗虽甘,杖之必折”文字传世。曹丕也有“方食干蔗,便以为杖”的文字传世。
我们小时候吃甘蔗,常常拿甘蔗当武器打闹。曹丕和曹植哥俩,跟我们小时候一样,也喜欢啃干蔗(古文原文如此),也喜欢拿干蔗打闹。
曹植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甘蔗是一种分布非常广泛的植物,中国是甘蔗原产地之一。中国人把甘蔗当水果吃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制作蔗糖的历史也很悠久。中国人制作的蔗糖,一开始是“蔗浆”。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蔗浆,出自《楚辞.招魂》。中国人在先秦时期,就有熬制蔗浆的技术。到了隋朝,蔗糖的技术水平,还是处在糖浆阶段。
唐朝初年,玄奘法师西行天竺,学习天竺的文化,也向天竺传播中国的文化。玄奘法师的宣扬,在天竺兴起了中国文化热潮。天竺的国王们,纷纷派遣使团来中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玄奘法师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记载:“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树类白杨。”
古文里的“波罗树”,就是菠萝树。摩伽陀除了给唐太宗献上菠萝树之外,还献上了红糖和白糖。红糖是甘蔗的初级提炼物,白糖是净化后的红糖。在印度人给唐太宗献上红糖和白糖之前,中国的蔗糖一直处于浆化状态。
李世民品尝了甜蜜蜜的红糖和白糖之后,立刻就承认中国没有这样的炼糖技术。李世民向摩伽陀使者提出要求,想派遣使团去印度学习炼糖技术。摩伽陀使团允许了李世民的要求,李世民立刻就派使者去印度学习炼糖技术。
这件事情,出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原文是:“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李世民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大唐使者从印度留学归国,学会了印度的炼糖技术。李世民立刻就命令扬州进贡甘蔗,留学归国的使者,用印度炼糖技术,熬制出了红糖和白糖。中国的炼糖技术,原本不如西域。在引进印度炼糖术之后,中国白糖的品质,就超越了西域蔗糖的品质。
中国为了学习印度的炼糖技术,还跟印度打了一场白糖战役。故事的主角叫王玄策,他奉唐太宗之命,率领使团去印度学习制糖技术。当时的印度四分五裂,摩伽陀国愿意向中国传授制糖技术。
中天竺的阿罗那顺不愿意和大唐交好,劫掠了王玄策的使团。王玄策一怒之下,召集大唐友邦的军队,活捉了阿罗那顺。今天的重点不是讨论战役,王玄策灭中天竺的事情就不多说了。
李世民当朝的时候,有“天可汗”的威严,也能虚心学习外国的技术。大唐的帝王臣民只要发现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东西好,就能拉下架子去学习他们的技术。大家去翻一下《新旧两唐书》,就会发现有许多大唐的帝王臣民学习外国技术,引进外国物产的史料。
举个例子,西域诸国向大唐进贡了金桃、银桃两种水果。李世民发现这两种水果好吃,立刻就“诏令植苑中”。在李世民的带领之下,大唐从西域和天竺、高丽、倭奴等国,引进了大量的物产和技术。
大唐帝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就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大唐盛世输出技术,也引进了大量的外国技术,让中国人生活水平大为提高,国力蒸蒸日上。最简朴例子,就是引进印度炼糖技术,使得中国的糖产量大增,让中国人过上了甜蜜蜜的生活。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跟李世民一样,有上国天子的威严,却没有李世民海纳百川的胸襟。详细的事例,可以参考清缅战役和马戛尔尼使团事件。
乾隆皇帝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1762年到1769年,清朝和缅甸发生了四次大规模战役。缅甸军队大量使用从西方进口火枪火炮,使得清军吃了大亏。参战的清军将领,纷纷要求乾隆皇帝引进洋枪洋炮。乾隆皇帝顽固地认为“骑射乃建州之本”,拒绝引进洋枪洋炮。
1793年,英国以为祝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为由,派遣马戛尔尼为代表,率领使团访问中国。马戛尔尼抵达中国之后,向乾隆皇帝进献了火枪、炮舰模型、望远镜、地球仪等礼品。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的东西嗤之以鼻,认为这是“奇巧淫技”。乾隆皇帝以中国物产丰饶,无需藩夷奉献为由,拒绝了英国使团的礼品。
假如是李世民处在乾隆皇帝的位置,以他海纳百川的胸襟,在清缅战役期间,就会引进洋枪洋炮。
假如是李世民处在乾隆皇帝的位置,以他海纳百川的胸襟,在马戛尔尼访问中国的时候,就会笑纳英国的礼品。
假如是李世民处在乾隆皇帝的位置,以他海纳百川的胸襟,肯定会派出使团,去英国留学,学习先进的技术。
假如是李世民处在乾隆皇帝的位置,以他海纳百川的胸襟,中国就将步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就可以避免鸦片战役之后落后挨打的局面。
李世民比乾隆皇帝早了一千多年,却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乾隆皇帝与华盛顿是同时代的人,却死要面子,拒绝工业文明进入中国。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把“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做个对比,就会发现乾隆皇帝与李世民有着巨大的差距。
本文参考资料: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于赓哲先生视频公开课《隋唐人的日常生活》。
本文史料来源:《糖史》《国运拐点》《新旧两唐书》《清史稿》。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