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2-24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现代汉语》
1.词类是词的( )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 )和
各类词的用法。
【解析】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7.
2.词类分类的依据是词的( )、( )和( )三方面,就汉语来说,第一个是主要依据,后两者是参考依据,这三者合称为( )。
【答案】语法功能 形态 意义 词性
【解析】(词类)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7.
3.词的( ),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 )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答案】语法功能 句法成分
【解析】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7.
4.判定题:能作主语、宾语,就是能居主位(主语的位置)、宾位(宾语的位置)。
【答案】对
【解析】能作主语、宾语,就是能居主位(主语的位置)、宾位(宾语的位置)。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7.
5.( )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
【答案】实词
【解析】实词都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是不同类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法成分。
【出处】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P7.
《文化要略》
1.( )最初只是治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后来在发展出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到清代又取代( ),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答案】国子监 太学
【解析】国子监最初只是治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后来在发展出变中与国子学合一,到明代已取代国子学,兼有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两种性质。到清代又取代太学,成为国家唯一的最高学府,但其职权已大大缩小,不再是教育行政领导机关。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69.
2.国子监的主要建筑——( ),它的四面环绕一个圆形水池,叫作“( )”,其名称和建筑都沿用周代大学的旧名和样子。
【答案】辟雍殿 泮水
【解析】走进它的大门——太学门,经过琉璃牌坊,就是国子监的主要建筑——辟雍殿,辟雍殿四面环绕一个圆形水池,叫作“泮水”,其名称和建筑都沿用周代大学的旧名和样子。自汉代以来,太学内多设辟雍,供皇帝讲学。每逢皇帝来讲学,太学(或国子监)的官员和学生都要跪在泮水四面聆听。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69.
3.国子监的辟雍以北是“( )”,意为法规和伦理之堂,是供学生们讲习经义的地方,类似今天的大礼堂,后又作为藏书处。它后面的“( )”,是国子监首脑办公处。
【答案】彝伦堂 敬一亭
【解析】辟雍以北是“彝伦堂”,意为法规和伦理之堂,是供学生们讲习经义的地方,类似今天的大礼堂,后又作为藏书处。彝伦堂后的“敬一亭”,是国子监首脑办公处。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69.
4.国子监的辟雍两侧,设“( )” “( )” “崇志” “修道”“( )”“( )”六堂,是学生们平时学习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教室。
【答案】率性 诚心 正义 广业
【解析】辟雍两侧,设“率性”“诚心”“崇志”“修道”“正义”“广业”六堂,是学生们平时学习的地方,类似今天的教室。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69.
5.国子监的彝伦堂两侧为四厅:“( )”负责文书财会,“( )”负责制度和纪律,“( )”负责图书资料,“( )”负责教授经义,它们是国子监内的行政与教学治理机构。
【答案】典簿厅 绳愆厅 典籍厅 博士厅
【解析】(国子监)各堂的名称充分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基本要求,即重视伦理和道德,忽视专业和技能。彝伦堂两侧为四厅:“典簿厅”负责文书财会,“绳愆厅”负责制度和纪律,“典籍厅”负责图书资料,“博士厅”负责教授经义,它们是国子监内的行政与教学治理机构。
【出处】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第四版P169-170.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1.判定题:谦虚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美德,中国人不仅很少夸奖自己,对别人的赞扬也多辞让,把自己的成绩贡献归功于集体或领导。答复别人的夸奖时常用“哪里,哪里”,表示自己担当不起,或者强调自己不足的一面。
【答案】对
【解析】谦虚在中国文化中被认为是美德,中国人不仅很少夸奖自己,对别人的赞扬也多辞让,把自己的成绩贡献归功于集体或领导。
答复别人的夸奖时常用“哪里,哪里”,表示自己担当不起,或者强调自己不足的一面。
如“你的英语说得很好——哪里,我说得还不流利”,“你的毛衣真美丽——美丽什么,都快穿旧了”。
当别人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感谢时,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还经常回答“这是我应该做的”。
所有这些答话都是为了表示谦虚,而并非对夸奖者的否定或拒绝。
【出处】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P138.
2.判定题:中国人在接受礼物后对送礼者要道谢,但通常不当面打开礼物,以免显得迫不及待,也不会像西方人那样集中赞美礼物本身,说自己如何喜欢,而是表示受之有愧、心中不安,如“太破费了”。农村地区甚至还有退回一半礼物的习惯,以示对送礼者尊重之意,这在西方也是可以接受的。
【答案】错
【解析】中国人接到别人吃饭的邀请,除了极熟的朋友外,在允许以前一般都要推辞一番,说“不要麻烦了”,以示礼貌和对邀请者的尊重。
作客时的举止要注重文雅而合乎礼仪,以少麻烦主人为原则。
当被问到“喝点儿什么”时,经常也是先推让说“不用了”,或者按“客随主便”的原则回答“随便”。
这些都是西方习俗难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当中国人招待客人时,则又十分热情、主动,不仅不住地劝食劝酒,而且在未得到客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可能给客人布菜添酒。
这样做是热忱好客的表现而并非强加于人。
尽管菜肴十分丰盛,但主人还要强调是“便饭”,“没有什么菜”,“没有什么预备”,甚至说自己的妻子“不会做菜”等等,妻子也决不恼怒。
这同样是出于礼貌表示谦逊,而决非虚假。
按同样的习俗,送礼的人经常贬低自己礼品的价值,说是“小意思”。
在接受别人礼物时,除了极熟的朋友外,一般也需要先推让一番。
受礼后对送礼者要道谢,但通常不当面打开礼物,以免显得迫不及待,也不会像西方人那样集中赞美礼物本身,说自己如何喜欢,而是表示受之有愧、心中不安,如“太破费了”。
农村地区甚至还有退回一半礼物的习惯,以示对送礼者尊重之意,这在西方是无法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