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07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①
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苏轼)的文化生活中,随处可见写竹:“门前两丛所,雪节贯霜根。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官舍有丛竹,结根问因厅,下为人所往,上密不容钉。”……
刘禹锡也有:“高人必爱竹”之语……古文人常谓竹为君,取其高风亮竹之义,并寓意生命顽强,所以为历代文人所崇尚。
郑板桥曾以诗述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近代作家管桦说:“竹啊!你未出土时便已有节,直到凌云高处依然……”
所以说,竹既象征高风亮节,又寓意生命顽强四季常青。故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②
竹子象征:正直、坚韧、高洁、秉直、不屈不侥、长寿、兴盛的精神。
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俗。人瘦尚肥,士俗不可医”。可见东坡爱竹之深,喜欢竹。
扬州八怪郑板桥,喜欢画竹,在画上题诗。《竹石》:咬定青松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比喻人要有坚韧的精神。
竹子象征生命的气节和精神,有着不一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竹子正直清高,挺秀、坚韧、潇洒
是人们追求的人格和美德,很受人的喜爱和接受,竹子成为了民间常见的送礼礼品,寄托了人们对友好的祝福,送给朋友。
竹子的寓意深刻,李白比喻感情。“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即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猜疑”,形容小男孩和小女孩亲密无间,长大后便终成眷属,令人羡慕的美好姻缘。假如两个人从小一起玩大,结为夫妻。可以摆一盆竹子,一棵水养的青梅,来应景,青梅竹马。
“竹报平安”是古代人的把字刻在竹板上,“竹报”是指家书,家书报平安的意思。
“竹苞松茂”,是因为竹子的根系发达稳固,不怕风雨。枝叶像松树一样茂盛旺盛,被比喻长寿或新房落成的颂词,比喻家族兴盛。明朝,范世彦《磨忠记》“祝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
竹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在实践中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象地总结成一种做人的精神,比如虚心,气节,坚韧不拔,正直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科类植物,竹枝杆挺秀,修长,四季常绿,不怕霜雪,坚韧不怕风雨,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竹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竹松”岁寒三友之一的美称。
③
单从竹子本身来讲,竹子用途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吃饭用的竹筷、吹奏用的笛子、还比如竹篮、竹筐、笔筒、笔杆、粽叶、凉席、拐杖等,都是竹制品。竹子用途广泛,寓意深刻,不但古人喜欢竹子,现代人同样也非常喜欢竹子,更喜欢竹子的有节有度、虚空中直、坚忍不拔的精神。
中国传统中,竹子与梅、兰、菊被并称为花中"四君子",它以其中空、有节、挺秀的特性历来为人所称道,成为中国人所推崇的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生动写照。
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竹子,秀逸有神韵,纤细优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年轻。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 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
中国古人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用竹子来反应自己的人品,文采等等。直到现代,竹文化也是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题材。
④
喜欢竹子是由它的品质而定。十分简朴,竹子坚韧不拔,朴实无华,虚心向上而又谦恭有礼(竹虚心且有低头叶)。这些就是值得古今文人甚至社会上的君子们喜爱的称颂的品质。
⑤
竹子精神是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喻物诗和文人画作中最常见的题材;它表现着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清华其外、澹泊其中、清雅脱俗、不作媚世之态。
竹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把竹子形态特征总结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也正是竹子特别的审美价值。
⑥
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能涉及到竹子,给人一种清新感,有一种气节高尚的雅士风格,十足的君子风度。
竹的品格坚贞、刚毅、挺秀、幽静、有气节,谦虚谨慎。
⑦
竹子的品质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虚怀若谷的品格,枝弯而不折,是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高风亮节的象征!一般拿竹子比喻有不屈骨气和谦虚胸怀的谦谦君子。
⑧
竹子具有高大挺秀、节节向上、气魄宏伟、壮观,的品质,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会容易低头、倒下;其扎根紧密、牢固,咬定青山不会有丝毫的放松;犹如有远大志向与抱负的古代文人一样,腹有诗书藏万卷,虚怀若谷,才能容纳百川;目标与理想已树立,就会坚定不移地去实现。
所以古代文人,喜欢用竹子来比喻自己求学的可贵精神与做人的高尚品德。
⑨
1、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绿竹长青,点缀庭院,因其极快的成长速度,可架屋、造纸,又可用其制造各种生活用品以及工艺品、乐器等。
竹笋细嫩,清脆爽口,竹叶、竹根、竹实皆可入药。
因此,在古人生活的细节中都有竹子的踪迹。
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这里的竹马就是小孩骑的竹竿。
杜甫《咏春笋绝句》诗:“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这里描述的是满目青绿的竹林春景。
2、古人常以竹自喻,认为竹子和玉都有君子的品性。
唐诗人刘禹锡《庭竹》诗中说竹子“依依似君子,无地不适宜”。因竹超然独立,卓尔不群,也因其挺秀坚韧,宁折不弯。
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开花,因此称竹松梅为岁寒三友。
不仅如此,竹外直中空,虚怀若谷,虽有竹节却不止步的种种特性,让它成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薛涛《酬人雨后玩竹》诗:“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晚岁君能赏,苍苍劲节奇”。诗中既赞竹又借竹表明其品性高雅正直,洁身自好而不入俗流。
3、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从大千世界中汲取灵感,从小小竹子中,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清新、高洁、奇妙、灵动的世界。
他们不仅感受传达着自然之美,还赋予它们鲜活的生命与价值,带我们进入到美的艺术世界。
在我们悠闲漫步园林时,我们可以去感受李白诗中“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清幽,还可以在观赏竹林时品味“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郑燮)的趣味,何其妙哉。
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的一首诗深刻的刻画了竹子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人往高处走,只有顽强不息的拼搏,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有理想的人都把竹子的生长环境和成长历程作为自己的参照,激励着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