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2-30作者:网友整理人气:
追节,是一种节前互相馈赠的礼仪,一般指长辈家收到礼物后回赠晚辈。
一是准女婿在重阳节日前一天向未来的老丈人家送节日礼物,女家作枣糕馈婿。
二是出嫁女在端午节日前带着绿豆糕、油糕等探望母亲,节日当天,父母送粽子、油糕、黄瓜给婿家。
①
1、立春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有迎“春”仪式,天子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祭拜居住在东方的芒神,祈求丰收。
2、雨水
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出嫁的女儿要带着自己的丈夫,提着两把藤椅和“罐罐肉”,回娘家看父母,有孩子的,还要为自己的儿女拉保保(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
3、惊蛰
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为庄稼防虫,这一天,还要“打小人”驱走霉运。因为“梨”与“离”同音,惊蛰这天,吃梨成了保留节目。
4、春分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古人会在这一天校对度量衡器具。此外,每年这一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童心未泯”地玩着同样一个游戏:让圆滚滚的鸡蛋立起来。这个看似简朴又高难度的游戏延续了数千年。
5、清明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这日的很多习俗与郊游踏青有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插柳。清明这个节气很纠结,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舒服。
6、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除了农作,古人们在谷雨做的事情还很多:青年妇女要“走谷雨”,即野外散步;南方要采谷雨茶,传说可以清火、明目,还能辟邪;北方要吃香椿,提高免疫力。
7、立夏
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茂盛。其实,按气象学意义,立夏并不是就到了夏天。不少人爱吃的茶叶蛋是因“立夏”而来,它可是这天最经典的食物,听说立夏日吃了鸡蛋可以祈祷夏日平安。
8、小满
“满”,此时,一些夏熟作物的籽粒已经开始饱满。不过,又有个“小”字,所以它们还要等段时间才能成熟。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夫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9、芒 种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此时正值梅子成熟,而梅子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从夏朝开始,芒种时节便有了煮梅的习俗,酸梅汤也成了夏季最好的消暑食品。
10、夏至
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虽然如此,夏至却还不是最热的时候,不过,由于空气对流旺盛,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易下起雷阵雨。
11、小暑
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过后,就是三伏天。不过,小暑也是个硕果累累的日子。农夫劳作半年终于可以尝到新稻谷了。
12、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涝、风灾也十分频繁,因此,农夫们要看准时机,抢收抢种,抗旱排涝。不过,他们也会忙里偷闲,用吃来犒劳自己。浙江台州人吃姜汁来去除体内湿气,而福建莆田人却要反其道而行之,吃热性的荔枝、羊肉来以毒攻毒。
13、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宋代,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这一天的风俗很多,例如摸秋,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可在夜里到田园摸索摘取瓜豆。
14、处暑
“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处暑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
15、白露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聚在上面,故名白露。白露期间,各地的习俗也有不同。例如,旧时南京人十分青睐“白露茶”,而资兴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16、秋分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
17、寒露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聚成霜了。此时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从中医的角度讲,此时这节气在南方气候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燥邪最轻易伤肺伤胃,应该注意养生,适当多食甘、淡滋润的食品。
18、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在中国的一些地方,霜降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
19、立冬
立冬,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物。
20、小雪
小雪时,腌腊肉是南方人最认识的民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另外吃糍粑也是南方在小雪的习俗,糍粑最早是农夫用来祭牛神的供品。
21、大雪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到了这个时段,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冻雨(雨凇)、雾凇等特别气候现象也成为该时节的独特景观。此时,“观赏封河”也是北方独特的景观。到了大雪节气,北方河里的水往往都被冰冻起来,人们可以尽情地滑冰嬉戏。
22、冬至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南端,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民间有从冬至日开始“数九”的习俗,宫廷从周代起,就有祭奠活动。冬至也是养生的大好时节。
23、小寒
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严寒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购置年货,为春节做预备。涮羊肉火锅、吃糖炒栗子、烤白薯成为小寒时尚。
24、大寒
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严寒到极点的意思。这一节气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就是“食补”,八宝饭,芪杞炖子鸡,羊肉炖白萝卜,红杞田七鸡等都是百姓餐桌上必备的佳品。
②
春分,民间习俗:打春即“打牛”,即表示劝农春耕和祈求丰收。相传是周公始制立春土牛。除了打春,这一天还有咬春的习俗,即吃春饼、春盘、咬萝卜等。
雨水
民间习俗: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惊蛰
民间习俗:1.祭白虎化解是非 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布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2.“打小人”驱赶霉运 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徐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
民间习俗:这一天民间会有竖蛋、送春牛图、粘雀嘴、春祭等活动。
清明节
民间习俗:民间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谷雨
民间习俗: 1.禁杀五毒 农夫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2.渔家流行谷雨祭海 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3.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4.喝谷雨茶 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5.谷雨食香椿 北方则有谷雨食香椿的习俗;6.谷雨祭奠文祖仓颉 “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立夏
民间习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
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赏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小满
民间习俗:江南一带有“小满动三车”的说法。所谓“三车”即水车、纺车、油车。小满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时节,如若田里不蓄满水,就会造成田坎干裂,无法插秧,因此人们会以人力或畜力带动水车浇灌水田。
芒种
民间习俗: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皖南地区会有安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夏至
民间习俗: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广东地区,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
小暑
民间习俗: 有民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从这一天开始进入伏天。因此,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
大暑
民间习俗:广东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仙草即“凉粉草”,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立秋
民间习俗:立秋的主要习俗有:立秋节、摸秋、秋忙会、贴秋膘等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处暑
民间习俗: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往往人们会聚在河湖边放河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南方民间会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秋分
民间习俗:煮汤圆吃的习俗吃一种叫做“野苋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碧蒿”。
寒露
民间习俗:因此时包括重阳节,故有登高活动。同时,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霜降
民间习俗:吃柿子。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子(鼻涕)。” 山东农谚: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
立冬
民间习俗:在古代社会,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奠。民间会有吃饺子的习俗,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小雪
民间习俗:腌腊肉;吃糍粑(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夫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奠。
大雪
民间习俗: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而老南京则有句俗语叫“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户户忙着腌制“咸货”。
冬至
民间习俗:馄饨面,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吃狗肉、羊肉;吃饺子。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南方在这一天人们讲究吃红豆糯米饭。
小寒
民间习俗:南京讲究吃菜饭;广东吃糯米饭。
大寒
民间习俗:广东岭南地区有大寒联合捉田鼠的习俗。其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腊八,即阴历十二月初八。在这一天,人们用五谷杂粮等熬成一锅香甜美味的腊八粥。
陕西送礼分婚丧嫁娶及平时的四礼礼八节。结婚时娶亲人家去新娘家要预备四色礼,丧事亲戚去时要预备献祭、花圈、尚礼等嫁女儿的,女儿出嫁有嫁妆,亲戚朋友要尚礼。
寻常春节、端午、8月15等平辈两种礼品,长辈亲的四样以上,烟酒茶等,长辈的亲人就是三样也可以,或者更多,然后回拜礼品可以少拿,因为去的都是长辈家,长辈来自己家就是意思一下,不用太多。陕西人亲戚走动的比较频繁,关系也比较亲近。送礼只是对亲戚朋友的尊重。
一.古代百姓之间送礼
古代的人,没有今天的人那么精明,准备礼品也无非是合理搭配的点心匣子,里面各种点心都有,年节到了,老百姓拎着到处送,有时候,一个匣子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祝福、庆贺类:春卷、鹿肉、“福”字等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大年初一,南方家家户户用大蒜、小蒜、韭菜等味道辛辣之物制作“五辛盘”,互相馈赠亲友、同事食用,一来发五脏之气,二来欢迎新春到来,万物复苏。“五辛盘”后来则逐渐演化为春卷。
清朝,春节前皇帝会赏赐大臣一块鹿肉,上写“福”、“寿”二字,与鹿肉谐音为“福禄寿”;还会赏赐御笔亲书的“福”字,当然,这些“福”字除极少数外,绝大多数都由近臣代写。
实用类:荷包、对联、酒肉菜肴、黄历等送黄历的习俗古已有之,因为黄历是大家新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指导手册。而宋代时,一进腊月,路上便可见挑担者送酒肉,称为“送年盘”,不计数量多长,价格高低,主要在于祝贺新春之意。
清朝时期,人们到了过年则是送荷包,因为当时荷包是生活的必需品,类似现在的手提包,用来放散碎银钱、熏香、零食等,也含有一种美好祝愿之意。
二.古代官员之间送礼
自唐朝开始,正月初一才开始享受假期,据唐六典记载,过年有7天假期。宋代的时候则延续了这个天数,但到了元、明、清3个朝代则缩减成了3天,官员新年休假是可以不上朝不办公的,一般是走亲访友、旅游宴请。
在古代,无论你是几品的官员,春节前大多要忙着送礼和收礼。春节官员之间相互送礼,几乎成了古代官场的一种潜规则。而且这种送礼的潜规则,不是你想送就能送得到的。在古代,下属给上司送礼打通关系,首先要打通的人际关系是:看门的人。
官员送礼不会像普通百姓送礼那么寒酸,即使送物品,也大抵为稀罕玩意,比如鹿脯、飞龙什么的,一般都是直接送银子。过年是大日子,送礼皇帝不禁,平日专门找人茬儿的御史,此时也不好说什么,因此借这个日子巴结上司,是大好的机会。
但其实春节并不受他们喜爱,为什么呢?集体活动太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比如:皇帝的封宝仪式:就是将宝印玺封存起来,官员要参与;祭神祭祖举行宴会:所有官员都要参与;清代皇帝喜欢写福字赐予大臣,大臣们要排队领福字,再排队谢恩。所有这些活动完成,假期就过完了一半。
女方嫁妆
一房产:十二块瓦(庄院十二间房),贴红双喜字
2、田产:十块土坯,包彩纸
3、木器家具
1.地面上摆的木器家具:黄花梨攒海棠花围拔步床一张、酸枝三屏风罗汉床一张、酸枝美人榻一张
琴桌、书桌、各式几案、八仙桌、黄花梨顶箱柜(内放铜钱或银子)、黄花梨立柜(内塞满棉花)、楠木书柜(内放儒家《论语》一册;佛教《金刚经》一册;道教《道德经》一册;皇历一册)、楠木多宝格一对(内放金、银元宝各一对)、豇豆红瓶一对,上贴新婚多吉的红条、黄花梨连三横柜、樟木箱子四对(内装皮、棉、夹、单、纱等四季衣)、楠木匣子若干对、梳妆台一座、衣架、铜盒架(上挂布掸子、铜鞋拔子、鞋刷子、蝇甩子等物)、立地大穿衣镜一架、太师椅、圈椅(均带坐垫)各四张,兀凳、绣墩各四只。
2.炕上的木器家具:嵌螺钿黄花梨炕桌一张、嵌螺钿黄花梨金钱柜一对(内装铜钱或金锭、银锭)
4、摆设:
1.沉香木镶玉如意一柄、岫玉如意一柄
2.铜质蜡扦一对,上插方形雕有龙凤和喜字花纹的藏蜡。
3.锡质油灯一架,内盛香油和蜜。灯油内以红头绳为芯。
4.镀金小座钟一座、银怀表一个
5.绿玉翠竹盆景一盆、银镀金六方盆料石梅花盆景一盆
6.大瓷掸瓶一对,内插红、绿鸡毛掸。
8.粉彩茶叶罐一对。
9.白瓷茶具一套、紫砂茶具一套、玻璃茶具一套、木鱼石茶具一套
10.各样瓷器:花瓶、坛子、碗碟、杯盏。(白瓷、青花、粉彩、豇豆红)
11.素三彩瓷果盘一个、大青花五彩果盘一个。内装苹果和石榴。
13.素三彩十八子攒盘一个,装满喜果。五彩百宝纹多宝格盘一个,内装蜜饯干果。
14.陈女贞酒一坛
15.铜盆内扣大红绣鞋一双
16.挂镜、挂屏,有同喜、竹梅双喜、荣华富贵与玉树临风四种花样
5、化妆品及日用品:
1.梳理用具:黄杨木梳六匣;湘、蜀竹篦子两匣;紫檀木梳妆匣一个
2.洗漱用具:漱口盂、银质刮舌子、牙刷、青盐;彩色手巾、檀香皂、桂花碱等。
3.化妆用品:胭脂盒、胭脂垫、棉花胭脂、画眉膏、画眉笔、白兰头水、玫瑰水、桂花头油、扑粉、鸭蛋粉、雪花膏、花露水。
4.床上用品:绣着满床笏缎子床帘、幔帐。
5.彩缎衾褥、鸳鸯枕。八铺八盖。
6.各式不同的门帘、窗帘、椅披、凳套。包括缎子门帘,玻璃珠门帘,绿走水,五彩流苏等
7.四季衣服、鞋袜及其它穿戴物。
其中:
1、皮、棉:大毛皮旗装,银鼠皮、灰鼠皮、羊皮、珍珠毛各一件。各种棉旗装十二套。
2、夹衣:纱夹、绸夹、缎夹、布夹旗装。共三十二套
3、单、纱:单衫、纺绸、湖绸、茧绸、薄纱花布大褂。十二套
盛暑季用的实地纱、麻纱、亮纱大褂。十二套
还有白细布或夏布衬衣配套,以防露体。十二套
4、外罩儿,即敞衣,绣有五福捧寿、凤穿牡丹、百蝶穿花、万字长春等吉祥图案。十二套
5、尺头(即衣料):各色上等丝绸三十匹,香云纱六匹、各色彩缎二十匹,织锦缎二十匹,云锦十匹,蜀锦十匹,各色绢纱十二匹,绒呢十二匹
6、被面:绣花缎子被面三十六条
7、鞋:花盆底鞋二十双、各色绣花鞋二十双、各色江绸绫袜四十双、各色针黹四十分、包头手巾四十分。
8、其它零星小件,包括绣有不同吉祥图案的汗巾、丝线腿带、不同外形的荷包等等。
6、金银首饰
珊瑚朝珠、金珀朝珠、蜜蜡朝珠、沉香朝珠各一盘
青玉各式佩四件、白玉各式佩四件、水晶各式佩两件、金珀各式佩两件 珍珠手串、翡翠手串、珊瑚手串、沉香手串各两串
翡翠搬指二件、象牙搬指二件、有眼鹿骨扳指二件、牛角搬指二件
赤金镶宝扣一对、白玉鸳鸯扣一对、攒珠累丝蜜蜡松石褂纽四副、玉柄象牙柄小刀火镰两分
金项圈四个、银项圈六个
攒珠累丝金凤一个、双鸾衔寿果金簪一支
衔珠金凤簪一对、点翠镶嵌和田白玉凤鸟簪一对
点翠累丝凤簪一对、点翠银丝团凤钗一对
赤金累丝长簪一对、赤金镶嵌长簪一对、翡翠长簪一对、白玉长簪一对 万福万寿点翠长簪一对、双喜如意点翠长簪一对
镶嵌珍珠长簪一对、镶嵌宝石长簪一对
翡翠白玉点翠珊瑚珍珠宝石玛瑙玳瑁牛角水晶各式挑簪各两对
金银杂簪二十二支
金银镶嵌大小耳挖子若干、压鬓花、金银绢花头正儿、关头丁若干
赤金累丝镶嵌镯一对、象牙包金镯一对、白玉镯四对、翡翠镯四对
平常金银镯子八对
翡翠环一对、珍珠环一对、白玉环二对、绿玉环二对
珍珠耳坠四对、翡翠耳坠两对、宝石耳坠两对、赤金累丝镶宝耳坠两对 白玉玛瑙松石银溜金耳坠各一对
翡翠钳三对、白玉钳三对、点翠钳三对、镶嵌珍珠钳三对
镶嵌宝石钳三对、各式小金钳六对(环形穿耳洞式的耳环为“钳”) 平常金银珠玉耳环十六对
金指环六对、玉石戒指两对
红蓝宝石、紫晶、蓝晶、松石、青金石戒指各一对
赤金扁方一对,银镏金扁方两对
镶珠双喜钿、双如意银边钿、米珠花钿、玉珠花钿各一
珊瑚坠角两对、青金石坠角两对
正珠坠角两对、祖母绿宝石坠角一对
翡翠南珠坠角一对、米珠小坠角四对
东珠六颗,小正珠十颗,湖珠十二颗,米珠四十颗
琥珀四块、红宝石四块,蓝宝石两块,绿宝石两块
7、古玩字画:
织金彩瓷瓶四对、郎红玉壶春一对
成化斗彩瓶一对、宣德五彩云纹带盖罐一对
粉彩鸡缸杯一对、成化斗彩鸳鸯荷花高足杯一对
宣德霁红瓶一只、宣德兰釉留白梅瓶一只
子冈白玉和合二仙摆件一尊、三层绿玉熏球一个
玉辟邪一对、玉马一对、玉璧一对、玉璜一对
沈周的山水一幅、王希孟的山水一幅
范宽的山水一幅、仇英的仕女图一幅
陈道复的花鸟一幅、苏汉臣的婴戏图一幅
蔡襄的行书一款、米万钟的行书一款
文征明的小楷两款、陈献章的草书两款
8、药材香料:
把上门礼品分送给女方的亲朋挚友,意味着告诉他们女方已经许了婆家,年内要出嫁了。
催节还有一项重要的程序叫做“送日子”,指男方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择吉日在红纸上写好,并附上吉祥的诗句,将红纸和礼金用丝绸被面包好与其他一些礼品送到女方家,女方分送礼品的时候顺便告诉亲朋挚友,意思是请他们预备到时该送的祝贺礼物。礼金的多长也是因家庭而异。